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周族的起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 姚政 参加讨论


    周族是黄帝部族中的重要支族。首先谈黄帝。五帝之首的黄帝,最初活动在哪里?《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37)姜水所在,《水经注》说:“岐水……又屈经周城南,又历周原下……水北即岐山矣。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38)。据徐旭生考察,炎帝发祥地之姜水,即“西出岐山,东过武功,折南流入渭水的小水”。(39)黄帝发祥地,在今泾水上游,甘陕交界的黄土高原上。《史记》载:“祭黄帝桥山”(40)。《汉书·地理志》上郡阳周县下班固自注:“桥山在南,有黄帝”。今陕西黄陵县有黄帝陵,其地在泾渭二水之间。黄帝族早期活动的地域当在泾渭和泾洛之间的黄土高原南边。后来,向东发展,跨过黄河,可能是沿着山西汾水溯流而上,翻过汾水与桑干河源头的分水岭管涔山,到了桑干河畔的涿鹿,“邑于涿鹿之阿”(41)。战胜蚩尤、炎帝后,不久就南下渡过黄河,在河南新郑建立有熊国。
    黄帝的世系,据《史记·五帝本纪》列表如下:
    先秦时期的人们对古时有黄帝部族存在,是信而不疑的。本人已有另文论及,在此不述(42)。这里主要从黄帝部族的图腾和后世子孙姓氏来看黄帝传说的历史真实性。
    黄帝族的图腾,开始是“天鼋”,后来发展为熊。黄帝是姬姓,又号轩辕。《大戴礼记·五帝德》云:“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郭沫若说:“轩辕、单阏,均天鼋之音变”。“天鼋,盖古之轩辕氏也”(43)。他认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图形文字,乃古代国族之名号,盖所谓图腾之遗或转变”,就是族徽。可见黄帝轩辕氏就是天鼋氏。铸有“天鼋”族徽的青铜器,据邹衡先生统计有百件左右(44)。有出土地点者,仅成王时的《献侯鼎》,出自陕西乾县。郭沫若在释该鼎铭文时说:“天鼋二字,器铭多见,旧释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45)。从《献侯鼎》族徽看,直到西周初,尚有黄帝族的后代,在陕西泾渭二水之间居住。
    与黄帝同为姬姓,共处于一个部落联盟之中的其他天族,所铸有天族族徽的青铜器,也发现有50多件。其中有出土地点和可知大体铸造时间者有9件。出土于陕西扶风齐家村,约铸于西周早期3件;出土于岐山,铸于武王时者一件;出土于长武县,约为周初器者一件;出土于陕西绥德,约铸于廪辛至文丁时者一件;出土于陕西宝鸡,铸于商周之际者一件;出土于山西灵石,约铸于武丁前后者一件;出土于河南,铸于西周早期者一件。这9件铸有天字族徽的青铜器,出自陕西者7件,其中5件均出自泾渭地区。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古代有一个黄帝族,并非子虚之说,周人自称“我姬氏出自天鼋(轩辕)”,当属事实。
    从黄帝部落联盟内各部落的图腾徽号看,黄帝族是存在过的。《史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46)。《大戴礼纪》载:“黄帝教熊、罴、貔、豹、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47)。略有不同。以这六种兽为图腾的部落,其族徽在青铜器图形文字中,均可找到。
    首先,黄帝部落是以熊为图腾的。《史记》说:“黄帝为有熊”(48)。《白虎通义》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49)。《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司马贞说:黄帝“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50)。黄帝在河南新郑建立的国家,也叫有熊国。黄帝部族以熊为图腾,金文有证。《天兽鼎》上的族徽,是在一人形“天”字裆下,有一嘴向下,体胖、后腿粗、尾短,似熊的兽(51)。这就是以熊为图腾的黄帝部族后人,所铸的青铜器上的族徽。黄帝以熊为图腾,死后也变成熊,回到熊图腾那里去。《史记》说:黄帝骑龙上天。《历书》说:“昔者黄帝合而不死”。臣曰:黄帝“升龙登仙于天,故曰合而不死”(52)。《大戴礼记》载:黄帝“乘龙(依)云”(53)。黄帝以熊为图腾,死时化作熊,骑龙飞升上天,这种熊骑龙飞升上天的传说,引起屈原不解。他在《楚辞》中发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54)?其实这一传说,指的就是黄帝以熊为图腾的史实。
    罴,《尔雅》:“罴,如熊,黄白文”(55)。《诗》陆机疏云:“罴,有黄罴、有白罴、大于熊、其脂如熊,白而粗理,不如熊白美也”(56)。可见罴当是棕熊。以“天熊”为族徽的青铜器有二件(57)。熊之毛色,青铜器族徽无从分辨,其中当有棕熊。
    貔,《尔雅》:“貔,白狐”(58)。《广雅》:“貔,貍猫也”。《诗》郑笺:“貔,猛兽也”。陆机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59)。貔,当是白熊。铸于商周之际的《妣辛》上的族徽(60),“天”字裆下一兽形,口小、腿粗、竖耳、长尾、有脊毛,当是白熊。
    貙,《尔雅》:“貙,似狸”(61)。“貐类貙,虎爪,食人,迅走”。郭璞注:“今山民呼虎之大者为”(62)。铸于西周早期的《父丁爵》(63)、《父丁尊》上的族徽,“天”字下一兽,身瘦长,尾粗,嘴向下,似狐。当是“似狸”之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