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族的起源(6)
其次,周族与黄帝族的关系密切,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看出:第一,周族与黄帝族同以熊为图腾。黄帝族以熊为图腾,前面我们从文献、金文资料中,已得到证实。周族以熊为图腾,文献多有记载。《史记》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以为不祥……初欲弃之,因名曰弃。”(108)这是说周族的祖先后稷,系姜原践大人迹而生。汉代之书多如是说。《诗》孔疏引《河图》(109)、《太平御览》引《元命苞》(110)、《白虎通》(111)、《论衡》(112)都说周族后稷是其母“履大人迹”所生。这个“大人迹”是什么呢?就是“熊迹”,即熊的脚印。周人称“熊迹”为“大人迹”,是对祖先图腾的避讳。付瑞则在《图腾主义》一文中说,加拿大印地安人的熊族,不称熊,而曰“大脚”。瑞典牧羊女不敢说熊,而称熊曰“老人”、“伟大的父亲”、“金脚”。(113)至今,我国东北人,还称熊为大人。可见“大人迹”就是“熊迹”,“履大人迹生弃”就是“履熊迹生弃。”这是周人认为自己是熊图腾所生的反映。它表明周族是以熊为图腾。这个问题,孙作云在《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一文中,也说:“姜原履大人之迹而生子,就是履熊迹而生子,周人以熊为图腾。”(114)以上可见,周族与黄帝族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族。从图腾看,周族是黄帝族东迁时,留居在发祥地泾渭流域,继承黄帝族熊图腾的一个重要支族。 第二、周族与黄帝族同为姬姓。黄帝族为姬姓。《国语》说:“黄帝族以姬水成”,“故黄帝为姬(姓)。”(115)《说文》云:“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从女声”(116)。从黄帝族中分化出来的支族,为姬姓者有玄嚣。《史记》说:“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117)。《国语》说:青阳为姬姓(118)。青阳之子为极,文献无征,不知其为何姓,但知极之子帝喾为姬姓。《帝王纪》云:“帝高辛,姬姓也”(119)帝即帝喾,帝喾与其祖青阳均为姬姓,则帝喾之父极,肯定也是姬姓。帝喾的四子中,唯有周人祖先后稷为姬姓。《史记》说: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120)看来,周族与黄帝族同为姬姓,而周族的姬姓还是从黄帝族那里继承下来的。 第三、周族与黄帝族同起源于泾渭流域,周族起源于渭水北边的武功。黄帝族也起源于甘陕交界之处,泾水的一条支流姬水。两者前面均已论及。 综上可见,周族与黄帝族同以熊为图腾,同为姬姓,而又同起源于陕西泾渭流域。两者既然同图腾、同姓、又同起源地,而黄帝族起源于陕西泾渭之地,已经肯定,那么周族最初的活动地域也肯定在陕西泾渭二水之上,不当在别处。 三 周族与姜姓羌族是世代通婚的近邻,先谈姜姓羌族,羌是个象形字,作,《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121)《风俗通》也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122)。可知羌族是西戎中的一支,从事牧羊的部族。姜姓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部族羌族中的一支。从字形看,羌字从羊从人,姜字从羊从女,从人与从女相同,因女人也是人,故姜与羌同。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羌族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姜姓羌族受中原地区华夏族先进农业文明的影响,逐渐改变生产方式,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从居住地看,羌戎并称,羌族又是戎族中的一支。戎族的分布地区主要在西方,但不仅限于西方。本人已有另文考察,认为“戎族分部甚广,概言之,大约活动于整个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甚至远及辽西与苏北”(123)。戎族虽不全居西方,然其主体部分则在西方,特别是作为戎族中的一支的羌族,主要居住在西方,故史书多称羌为西羌。所以,《后汉书》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汉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124)。西羌是否出自三苗,学者多有疑议,在此不论。这里范晔把羌族与姜姓羌族的关系颠倒了。不是西羌是姜姓羌族的别支,而是姜姓羌族是西羌的一支。羌族聚居地,商代以前就是在甘、青、川交界一带。顾颉刚先生说:“羌的疆域相当地大,北面和鬼方、方为邻,东面有、易、雀、犬、周许多国,东南接和蜀,大致说来,他们占有了现今甘肃大部分和陕西西部”(125)。邹衡先生也认为:“今天的甘肃南部一带正是羌人的大本营”(126)。司马迁说:“禹兴于西羌”(127)。汉晋学者皇甫谧、谯周、常璩、郦道元等多从其说。禹生西羌之地,他们认为在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其地则更偏西南了。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时说:“逖也,西土之人”(128)。作为参加伐纣联军的八个方国之一的羌族,其在西方是非常清楚的。总之,羌人的主要居住地在甘、青、川、陕接壤之地。其地在中原的西方是肯定无疑的。而羌族中的一支姜姓羌族的居住地,主要在陕西西部渭水上游一带。前引《国语》说:“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姓)”。姜水,《水经注》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可知姜姓羌族最早居于渭水北边的一条支流上。生周族祖先后稷的姜原是有邰氏之女。《诗》“即有邰室家”。《毛传》说:“邰,姜原之国也”(129)。有邰在陕西武功县南。地当渭水之北、漆水之南,岐山之东南。有邰国正和姜氏城遥遥相望。姜氏城和姜原之国的邰,当是姜姓羌族的早期政治中心之所在。从活动地区看,羌族的主体部分在黄河上游的西边,而姜姓羌族则在羌族活动区域的东边。 周族与姜姓羌族,自古以来关系密切。这是因为两族世代结成政治联盟,互相通婚,在周族的血管里流淌着姜姓羌族的血液。在周族的始祖帝喾,娶姜姓羌族的女子姜原,而生周族的祖先后稷;古公父居,娶姜姓羌族的女子太姜,后生王季;武王娶邑姜,而生成王和唐叔(130);康王妃为王姜(131);穆王妃为王俎姜(132);懿王妃为王白姜(133);厉王妃为申姜(134);宣王妃为齐姜(135);王妃为申姜(136)等。至于周代所封姬姓诸侯鲁、卫、晋等之娶姜姓羌族女子为妻者,除《左传》有晋穆侯娶姜氏为夫人外(137),《列女传》载,还有“鲁季敬姜”、“晋文齐姜”、“卫宣公姜”、“鲁桓文姜”、“鲁庄哀姜”、“鲁宣穆姜”(138)等。周族与姜姓羌族女子世代通婚,以上可见一斑。周朝建立后,周族与姜姓羌族通婚,是此前互相通婚关系之沿袭。先周时期,周族与姜姓羌族世代通婚,而且结成政治联盟,他们必定是近邻,彼此相去一定不远。前已考证姜姓羌族居住地在陕西西部的渭水上游,周族初居必定在距渭水上游不远之地。周族起源于有邰,即陕西武功之说,从周族与姜姓羌族是近邻来看,是完全可信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