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族的起源(5)
任姓,《世本》:“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86)。甲骨文有“妇妊”(87)的记载。从甲骨文有“妇妌”、“妇好”、“妇姪”、“妇娘”、“妇姼”之妌、好、姪、娘、姼,均为姓例之,则妊肯定也是姓。妊,从女从壬,与任从人从壬同,女人也是人,故妊同任。甲骨文中有“妇妊”,证明商代中期,盘庚以后的商王还娶任姓部落的女子为妻。《汉书》记载:“大任,王季妃,生文王”(88)。刘向说:“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娶为妃”(89)。证明商末任姓部落之女还与姬姓周族联姻,西周时妊姓女子嫁与西周贵族为妻者,金文有载。青铜器有《妊吹鼎》、等,这些青铜器,当为任姓贵族所铸。郭沫若释《稣妊鼎》说:“稣妊乃妊姓女嫁于苏者,妊非国族则当是字”(90)。西周时任姓存在则勿庸置疑。春秋战国时期,任姓的一个分支薛姓长期存在。《左传》正义云:“《谱》云:薛,任姓,黄帝之苗裔,奚仲,(夏)封为薛侯,齐桓霸诸侯黜为伯,献公始与鲁同盟,小国无《记》,世不可知,亦不知为谁所灭”(91)。这是说“黄帝之子”的任姓,其后裔奚仲,曾作过夏王朝的车正,后封为薛侯。汤的左相仲占据薛侯封国,奚仲才迁到邳地。到武王灭商后,才又封其后裔为薛侯。齐桓公废薛侯为伯。薛献公时始与鲁国结为同盟。薛当为齐所灭。战国时齐相孟尝君田文就曾封于薛。任姓薛国的活动,在夏、商、周三代均可见其踪迹。从以上文献、甲骨文、金文的记载看,“黄帝之子”的任姓及其支族,在三代犹存,是确凿无疑的。 姞姓,《汉书》载“姞人,弃妃”(92)。这是说,后稷的妻子是姞姓部落的女子。《世本》云:“燕国,姞姓”。“密须,商时姞姓之国”。注:“《姓氏书辨证》三十六引:密须商时姞姓国也,文王灭之,其后以国为氏”(93)。《国语》谓:“密须由伯姞”(94)。姞同佶。《路史》云:“佶,《风俗通》云:殷时侯国”。注:“周封女吉氏于南燕”(95)。谯周说:“《春秋传》燕与子颓逐周王者,乃南燕姓也”(96)。《诗》载:“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郑笺:“姞,蹶父姓也”(97)。这首诗说的是周宣王的卿士蹶父姞姓,其女嫁给韩侯,称韩姞。姞姓女子嫁给蔡侯称蔡姞,《蔡姞簋》可证。郭沫若考释该器铭文说:“此乃姞姓女嫁于蔡者,故称蔡姞,犹鄂女适王称王姞,楚女适江称江姞之类。蔡姞之母为姞姬,则姬、姞互为姞姻可知”(98)。姞姓女为贵族妻子铸造青铜器者,有《姞氏簋》、《尹姞鼎》、《弔姞盨》、《仲姞鬲》、《姞彝觯》和《姞亘母觯》等。从后稷到周王和蔡侯,姬姞二姓世代通婚。也可证明“黄帝之子”的姞姓,在三代的确实存在。 荀姓,《左传》载:“郇,文之昭也”。(99)而《说文》则谓:“郇,周武王子所封国,在晋地”(100)。郇即是荀。《姓解》说:“荀,颖川荀氏有二出,其一黄帝十四子之一姓也,又周文王庶子封于郇,其后子孙有去邑加草自以为氏者。后又避汉宣帝讳改为孙,所著书即荀卿子也。《左传》有荀、荀息为大夫”(101)。这是说荀姓有两个来源,一是黄帝十四子之一的荀姓,一是文王庶子封于郇。郇邑当是黄帝族后裔荀姓氏族的中心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荀姓就多了。《世本》载:“荀氏,晋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林父生宣伯庚,庚生献伯偃,偃生穆伯吴,吴生(荀)寅,本姓荀,自荀偃将中军曰中行,因氏焉。之与智氏同祖逝遨。故智氏亦称荀”(102)。又《左传》杜注:“程郑,荀氏别族”(103)。由上可见,“黄帝之子”的荀姓,在商周两代直到战国时期都还存在。 滕姓,《姓解》谓:“滕,黄帝十四子之一。又文王封十六子。滕第十二。”(104)滕君之名,《左传》记有滕文公,成公,昭公。《孟子》记有滕定公等。滕,在文王以前原为黄帝之子”的滕姓氏族迁居的中心地。周初,封文王第十二子于滕。滕国在山东。滕国虽小,其民应多为黄帝之子”滕姓的后代。滕国的史迹,金文有载。如《滕侯盨》等。从上可见,“黄帝之子”的滕姓后代,自商、周以至战国,都还存在。 僖姓,《姓觿》云:“僖,一作釐。《世本》云黄帝二十五子中有釐姓,《国语》汪罔氏守封愚山为釐姓”(105)《姓解》也说:“釐音僖,黄帝十四子之一姓也。《左传》有釐负羁妻。”(106)《路史》谓:“黄帝之宗:釐,僖也。齐国釐城,为来音,简王十二年,舒庸人道吴国巢及釐虺。”(107)足见春秋中期,“黄帝之子”的僖姓后代,犹有居住在齐国釐城的,还有在曹国作卿大夫的。 还有儇姓、依姓,文献无征,在此从略。 以上可见,《国语》所载:“黄帝之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到夏商周三代以至战国时期,在文献、甲骨文、金文等史料中,大多数都还可以一一考见他们的活动,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因此,左丘明在《国语》中所记黄帝之事,应有所据。 上面我们从与黄帝部族结成联盟的诸部落图腾徽号的考察和“黄帝之子”得姓者十二姓的考察,均证明传说时代的黄帝族是真实存在过的,并非后人虚构的神话。 既然黄帝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人物或部族,那么,黄帝的世系,也当有所据。司马迁根据《大戴礼记》和《世本》,在《五帝本纪》中所列黄帝世系,黄帝之子为玄嚣和昌意。玄嚣为青阳,传蟜极,蟜极传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之子有四:即尧、挚、契、弃。这里的上下继承关系,不一定是父子关系,他们当是氏族部落分化繁衍过程中的母氏族与子孙氏族的关系。帝喾之四子,亦与此同,周族的始祖后稷弃,当是从黄帝族之孙氏族--帝喾部族中分衍出来的一个支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