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或称比较史学、史学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y of history)。最早是文学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y of literature),约在八九十年前;后来发展到比较宪法、比较史学。历史比较法的范围也很广泛,它可以从多种情况作比较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两种比较。 历史的研究,基本上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上下古今的研究,横向研究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或地域之间的研究。因之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也就成为比较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 纵向比较研究是上下古今的比较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即从古到今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种形式的运动:即波浪式运动,像波浪一样历史的发展有时高有时低,不是平稳不动的;另一种是螺旋式上升运动。总体上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但在其总体上升运动中有时则是局部的倒退或下降,从而体现迂回曲折的“之”字形的道路。纵向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以及它的各个方面前后上下的变化的面貌,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制度的演变,靠断代研究不行,必须打破断代局限,进行上下比较研究。 横向研究是对一代或一个国家、地域之间的研究。各地区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因而表现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横向研究,当前多是国内诸地区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可以说明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这种研究中,可以借鉴他国、他地区之间的有益的经验、教训。当前这种中外比较研究正在逐步兴盛。 国与国之间的历史比较研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可比性。可比性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时代才能相比,二是历史发展相同阶段才能相比。 (2)不能以一种模式作为中心。可以找典型,但不可以一种模式为中心。反对欧洲中心论。 三、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在历史学中是经常使用的,特别是在经济史、人口史等的研究中应用得特别广泛、重要。在过去的史学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因而在说服力方面是不足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要靠加强对社会生产力的研究,以统计方法将所搜集得来的数据系统化,用来说明事物的量的发展。从这种量的发展中,达到对事物的质的认识。这样,把定性研究放在定量的基础上,这种研究的科学性就增强了。科学研究都是老老实实的,以统计方法作研究也同样是如此,而不能例外。首先要认真搜集数字,分门别类,辨别数字中的真伪,然后进行排列,进行比较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结论。 使用统计方法,最忌讳的是搞数字游戏。用不足的或几个数字,来证明问题,即是如此。例如论述各国经济情况,就必须用若干年的数字才能看出头绪、端倪,一年就无法判定。所以,统计数字的威力表现在数字的量上,以及数字的精确上。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 在经济史、人口史之外,史学其他方面运用统计方法的也很不少。过去曾经将历代考中科举的进士进行统计,说明各个地区的差别,反映各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别。我写过一篇《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文章,对《辽史》305名传主进行统计,证明了:在辽多民族国家中,契丹人占最大优势,其次是汉人,这说明了以契丹人为主、以汉人为副,在契丹统治中占的地位。又从契丹人中统计得出,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在辽二百余年统治中居于统治地位,从而说明了辽是以耶律氏、萧氏两大族系结合的贵族专制(注: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后收入《探知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辽的国体和政体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说明。 四、计量方法 近些年来,还有很多新方法传到中国。诸如计量史学方法,计量史学在美国流行了一阵子,又有其他新方法兴起来,如信息论、系统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方法,如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有助于史学的发展,但不能漫无限制。另外,这些新方法,如果真正有其科学合理之处,马克思主义也定能够将其吸收。从近年史学界出现的情况看,有的人讲小农经济超稳定系统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迟滞不前,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主观主义方法,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近年各种新方法极尽标新立异之能事,但到底有什么好作用?恐怕是邯郸学步,不仅失其故步,而且还要爬着回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