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历史研究的方法(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文化研究》 漆侠 参加讨论

五、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包括历史在内的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但,这总不够具体。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有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注:《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213页。)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既包括唯物主义,也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它是一块铜板铸成的,互相包蕴的(或者说互相涵蕴的),永不可分的。下面我们列举的如阶级分析法,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等等,无不是既是唯物主义又是辩证法的。当然,在对一些具体情况上,有时侧重唯物论,有时侧重辩证法,从来不曾将这两者分割,更不用说对立起来。认识这一点很重要,一些老一代的学者,即使以马克思主义著名,在此问题上也往往有失误。
    (甲)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观察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观察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对这个阶级分析法,敌对者反对,不了解者怀疑。其实,只要认真地思索、考虑,这个方法是非常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的人。人离开动物界,真正成为人类,是由于劳动造成的,因而劳动是人的本质,是真正的人性。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的人的劳动除了能供给自己生活之外,还能有些剩余,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劳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价值被发现了:在掠夺中俘虏来的人,不再杀掉、吃掉,而是放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一起劳动,从而有了家内奴隶,这就是第一个私有制社会--奴隶制社会的起源,由此进入阶级社会。在这种情况下: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注:《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82-383页。)
    阶级划分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经济范畴中的问题。经济力量--生产资料占有,从而在产品分配中也就不同,于是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占有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集团的劳动,有了剥削和被剥削,阶级斗争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中,因而他的思想、行为当然要受阶级的影响。所以“存在决定意识”,社会阶级存在,决定社会阶级意识,每个人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分析法就是从社会生活中这一实际情况入手,区别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同点与异点的。
    阶级是某一社会集团的共同的本质,亦即普遍性。但是,阶级中的每个成员既有其共同的本质,又自有其特殊性。一切事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千差万别,阶级分析法能够作出非常准确的区分。
    剥削阶级,历史上主要是指奴隶主、封建主和资产阶级,这些阶级有其共同性,即都剥削压迫他们那个时代的劳动者。但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这些剥削阶级也有各自的特点。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又是可以买卖的商品,拥有奴隶的多少,便是奴隶主经济力量和财富的标志。封建主以土地作为占有农民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因而占有土地多少便成为地主们财富的主要标志。《元曲选·看钱奴》中的贾老员外说他有老鸦“飞不过的田产物业”(注:明·臧晋叔编:《元曲选》第四册《看钱奴》第二折,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589页。),多么神气!土地占有得越多越好。资产阶级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所以资本越多越好,资本增殖得越多越好。这就是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在。
    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到底起什么作用?由于所处时代、条件不同,剥削阶级所起作用也不同。当着这种剥削性质的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地位时,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时,这种生产方式就是进步的,代表这个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也起着进步的甚至是革命的作用。当着剥削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着阻碍作用,而且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已出现时,这个剥削阶级便成为了落后的多余的社会阶级,就要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马克思主义主张共产主义,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制度,但对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却极其公正地评论其功过是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没有奴隶制度,就不可能有近代文明。
    劳动者诸阶级也各有特性。奴隶对奴隶主怠工、破坏工具,所以奴隶制时代的工具是粗糙的;农民、农奴因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工具,对生产是积极的,对工具也是改进的;工人则会使用大机器,而使用这种大机器则要有相应的知识。劳动者诸阶级是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也是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这就是历史的进步,从阶级分析中才能观察出来。
    不论是剥削阶级还是被剥削阶级,经济情况也是不相同的。以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来说,就其经济力量,可以区分为大地主(宋朝特大地主为出等户)、中等地主和小地主。农民阶级也是如此。宋代可以区分为上层农民(富裕农民)、自耕农民、半自耕农、佃户(客户)等阶层。但是,有这么一种见解,河南大学朱绍侯教授曾认为,天下老鸹一般黑,地主阶级都是剥削压迫农民的,不应分什么大、中、小地主。这个见解,我不赞同。这是因为,它与客观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从理论上说,这种见解只承认地主阶级的阶级性--普遍性(剥削本性),但它却否定了其特殊性,而失去特殊性的普遍性,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抽象的东西了。实际上,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都有大、中、小的区别,宋代官户,虽然同曰官户,但其经济力量也有大、中、小的区别。一般地说,大官僚这类官户比七、八品级的官户的经济力量要大得多。否认经济上的差别,也就看不出地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在政治上的各种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