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治史思想及其贡献
冯友兰先生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哲学史家。从成名作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到《中国哲学简史》,再到晚年定论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哲学史的研究与书写。在长期的哲学史研究中,冯友兰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史思想,值得引起我们的研究与关注。 一、独具特色的释古思想 如所周知,在中国传统学术中,“信古”思潮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自北宋以降,虽然也曾掀起过几次“疑古”之风,但始终未能冲破“信古”思潮的网络。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疑古”思潮再度兴盛,形成了席卷史学界的“古史辨”运动。疑古派高扬疑古旗帜,大胆怀疑古代文献典籍和传统观点、传统观念,提出“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他们的疑古辨伪工作,对于廓清历史迷雾,摆脱盲目“信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疑古派以怀疑论为其方法论原则,将西周共和以上的历史都归于茫然不可知的境地,认为“三代无信史”,难免落入矫枉过正的流弊。虽然如此,疑古派仍然挟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之势,叱咤史坛多年。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史学界出现了一种要求矫正疑古派过失的声音,这就是释古派。冯友兰是较早提出释古思想,并从理论上探讨信古、疑古和释古三者关系的学者。 从1927年开始,冯友兰连续5年多的时间,一直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这种亲身实践中,冯友兰逐步探索并提出了“释古”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卷的自序中,冯友兰提出,自己虽然不是历史家,但在写《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古代史,有自己不同于时人的见解。他认为,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即使“查无实据”,亦多“事出有因”,“不能尽谓为完全错误”。[1](页243-244)他还以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法来说明对传统说法应取的态度:前人对于古代事物之传统的说法,是“正”;近人指出前人说法多为“查无实据”,是“反”;现在看来前人说法虽然多为“查无实据”,但也往往“事出有因”,这种观点就是“合”。[1](页243-244)他在这里所说的“近人”,指的就是以胡适、顾颉刚等为首的疑古派。冯友兰此时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释古”的概念,但他肯定前人的说法“事出有因”,明确反对近人(即疑古派)不问青红皂白地一概否定,表明了自己的“释古”倾向。 在《中国哲学史》下卷出版时,冯友兰又写了一个自序,对胡适等疑古派把他的释古倾向完全等同于“正统派”的看法予以了反驳。他说:“此书第一篇出版后,胡适之先生以为书中之主要观点系正统派的。今此书第二篇继续出版,其中之主要观点尤为正统派的。此不待别人之言,吾已自觉之。然吾之观点之为正统派的,乃系用批评的态度以得之者。故吾之正统派的观点,乃黑格尔所主之‘合’,而非其所说之‘正’也。”[2](页3) 冯友兰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所表现出来的释古倾向,得到了同样持释古态度的史学大师陈寅恪的激赏。陈在《中国哲学史》上卷的《审查报告》中指出:“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3](页612)陈寅恪还指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除了要具备同情的态度外,还要防止流于穿凿附会的恶习,而当时那些号称整理国故的人(实际上是指疑古派),大多不能免于穿凿附会的流弊,诚可叹息。他认为,冯友兰的哲学史,既能“矫傅会之恶习”,又具有“了解之同情”,是一部值得刊布流行的哲学史著作。 但冯友兰首次明确提出“释古”的概念,是1935年。在《中国近年研究史学之新趋势》一文中,他提出:“中国近年研究历史之趋势,依其研究之观点,可分为三个派别:(一)信古,(二)疑古,(三)释古。‘信古’一派以为凡古书上所说皆真,对之并无怀疑。‘疑古’一派,推翻信古一派对于古书之信念。以为古书所载,多非可信。信古一派,现仍有之,如提倡读经诸人是。疑古工作,现亦方兴未艾。‘释古’一派,不如信古一派之尽信古书,亦非如疑古一派之全然推翻古代传说。以为古代传说,虽不可尽信,然吾人颇可因之以窥见古代社会一部分之真相。”[4](页255) 冯友兰以当时史学界争讼不已的三个热点问题为例,具体揭示三派研究态度的不同。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先秦诸子起源的问题。《汉书·艺文志》中有“诸子出于王官”的产法,对于《汉书》的这一说法,信古派认为,既然此说出于《汉书》,就应该是可信的。疑古派则认为,《汉书》所说,不过是揣测之词。释古派则联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认为《汉书》所载,虽然不可尽信,但这种提法也还是有一定的根据。因为当时贵族政治崩坏后,原来那些为贵族服务的各种专门人才,流入民间。诸子之学由这批人发起倡导,是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