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条件下,战国策派的学者们当然同斯宾格勒、汤因比等西方学者一样,其理论本质显然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但客观地说,“尽管战国策派在介绍和应用形态历史观方面有种种负作用,但毕竟是他们首先向国内学界介绍了这种学说。汤因比的理论真正在欧美引起轰动是在1946年《历史研究》节本出版之后,而早在1940年,林、雷等人已在中国的报刊上大谈其文化形态史观了,可见,当时的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界的情况并不隔膜。有容乃大,能及时将一种西方史学理论介绍给中国历史学界,这便是对中国史学界的挑战,也无疑能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如雷海宗对‘上古、中古、近代’式历史断限的质疑,在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65〕此论对战国策派的评价,看来也不无道理。 注释: 〔1〕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 原载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第3期,1976年5月。本文引该文出注者,均见杜维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之附录二:《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81年版。 〔2〕参见俞旦初:《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亡国史鉴’初考》,载《世界历史》1984年第1期。 〔3〕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第289页。 〔4〕 胡逢祥:《西方史学的输入和中国史学的近代化》, 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第1期。 〔5〕 [美]伯纳尔:《1907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6〕 卢绍稷:《史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 108 -109页。 〔7〕 梁启超:《新史学》第1章, 载《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册,中华书局1932年。 〔8〕 詹姆斯·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3页。 〔9〕 胡逢祥、张文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4页。 〔10〕 六种译本的情况见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载《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11〕 杜维运:《西方史学输入中国考》,第299页。 〔12〕 《二十世纪之科学》(第九辑)人文科学之部“史学”,正中书局,1966年版。 〔13〕 杜维运:《梁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探原》,载杜维运:《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之附录三,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81年版,第339页。 〔14〕 黄俊杰编译:《史学方法论丛》“增订再版代序”,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第16页。 〔15〕 刘寓生等编:《何炳松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2-63页。 〔16〕 前引黄俊杰编译:《史学方法论丛》“增订再版代序”,第16页。 〔17〕 见卢绍稷:《史学概要》之书底。 〔18〕 张广智:《现代美国史学在中国》,载《美国研究》1993年第4期,第13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