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源危机与社会对策(8)
先秦山林川泽管理保护的思想与实践,不论是政策主张、职官设计还是制度法令,都包含着不少优秀的文化元素,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同基于科学理性的当代环境保护相比,不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迥然不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亦相差非常遥远。当时国家对山林川泽资源的管理,是在相关产品需求增加、而资源供给能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之时所采取的对策,不必需要什么高深哲学思想的指导,凭直觉经验即能做出这类反应。事实上,在更早的时代和更落后的民族中,有些观念意识和制度规范就已经萌生了,只是不像这个时代经过思想家们反复谈论并记录于文本,更没有从民俗规范上升到国家制度和法令层面,成为一种具有更大强制力的国家意志。如果脱离它的特殊历史情境,抽掉其真实的历史内容,只凭悬空式的议论和演绎,过高评估先民们认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和能力,甚至将“天人合一”的玄妙思想简单地解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试图证明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具有非常高超的生态文明理念,从中找到拯救当代生态危机的秘方,乃是将今天的观念和理想强塞给古人,严重背离基本历史事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国历史上的确创造了优秀思想文化元素,甚至形成了某种体系,它们也许像一些人士所认为的那样可以“抽象地继承”,但弄清基本事实却是历史研究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盲目地恋旧怀古,功利地演绎抬高,并且沾沾自喜,飘然自得,既无助于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本质,亦不利于真正树立生态理性、发展生态文明。 注释: ①在古代观念中,山林川泽资源既包括草、木、鸟、兽、鱼、虫各类生物,亦包括各种矿物特别是盐、铁。为了减少枝蔓,简便论说,本文只讨论生物资源,对矿物则不予涉及,特作说明。 ②早在1985年,袁清林、夏武平等就发表了相关论文。参见袁清林:《先秦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中国科技史料》1985年第1期;夏武平、夏经林:《先秦时代对野生生物资源的管理及其生态学的认识》,《生态学报》1985年第2期。农林史家亦曾讨论中国古代保护生物资源的历史经验,参见郭文韬等编:《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132-135页。其后,环境科学、农林史和科技史家不断讨论相关问题,主要著作有袁清林:《中国环境保护史话》,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张钧成:《中国古代林业史》先秦篇,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罗桂环等:《中国环境保护史稿》,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③参见李根蟠:《先秦时代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古今农业》1999年第1期。 ④农史学家所指的“大农业”是一个综合的经济史概念,农林牧副渔都包括在内,采集渔猎亦在其中;“小农业”则仅指农耕种植。为了更好地厘清相关问题,本文采用“小农业”的概念,尽量使用“农耕”一词。 ⑤先秦文献反映:夏、商甚至更早的黄帝时代即已萌生了某些有关资源保护意识、习俗乃至制度,史书记载有黄帝“节用水火材物”、“禹之禁”,以及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等传说。参见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6、9页;吕不韦:《吕氏春秋》卷一○《异用》(影印《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第102-103页,下引《吕氏春秋》皆据此本;佚名氏:《逸周书》卷四《大聚解第三十九》(影印《汉魏丛书》本),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7页。 ⑥甲骨文和殷墟遗址中的丰富资料引起了学界重视,孟世凯、刘兴林等对商代狩猎活动,包括其性质、地位、技术方法和活动地点等进行了专门研究。参见孟世凯:《商代田猎性质初探》,见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孟世凯:《商和西周时期献禽制初探》,《史学月刊》1987年第5期;孟世凯:《殷商时代田猎活动的性质与作用》,《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刘兴林:《论商代渔业性质》,《古今农业》1989年第1期;刘兴林:《殷商田猎性质考辨》,《殷都学刊》1996年第2期;刘兴林:《殷商以田猎治军事说质疑》,《殷都学刊》1997年第1期。此外,舒怀、陈双新、陈炜等人也有所探讨,不一一列举。 ⑦《中国农学史》(初稿)的作者指出:“《诗经》时代的农作物生产还不可能在人们谋得生活资料的方式中,取得绝对支配地位,”当时“仍然把这些(引注:指采集、捕鱼、弋鸟、狩猎等直接依赖于自然物的)生产活动当作谋得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诗经》时代,人们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捕捉野生动物谋得生活资料”。不过,尽管他们一再强调其重要性,具体的叙述却很简略。参见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著:《中国农学史》(初稿)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6、52页;陈文华的新著专门设立《采集、渔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林业》两节,在现有著作中,这已算是最详细的叙述了。参见氏著:《中国农业通史》夏商西周春秋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