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一些汉学研究机构和有关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一些重要的国际汉学会 议召开。相关论文集出版。(注:如《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新加坡]林徐典编,中 华书局出版)、《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编)等。)由于汉学与中国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期刊或出版物如《世界汉学》 、《国际汉学》、《汉学研究》等也纷纷面世。 对西方史学的研究促进我国建成一支较高水平的史学理论研究队伍。学术工作者更重 视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加强对历史规律性问题、历史客观性问题、史学社 会功能问题等重要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注:参见于沛:《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和思考》,见《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与 此同时,对现代西方史学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和研究,包括 对心理历史学、历史人类学、历史人口学、社会历史学、结构史学、计量史学、比较史 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及家庭史学、妇女史学、城市史学等研究,都促进中国学者考 虑更好推进本国历史学研究的问题。中国当代历史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去和世界 各国的历史学交流和相互探讨,所有这些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我们民族自己的新 史学--一个既保持民族史学精华,又广泛吸取人类精英思想的21世纪中国新史学。 以上,我们根据详今略远的原则,分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中外史学交流的情况。从 这四个阶段的情况可以看出:(1)世界上最古老的、编纂系统最全面的中国传统史学, 在经过近一百年激烈的学术冲击、交流和时代大浪淘沙后,原生状态有很大改变,趋向 与世界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并得以保持民族史学的精华内核。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当 今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主流形态。(2)中国史学的每一次重要变革和发展,都和中华民族 本身的发展变革有关,和国际史学发展的总趋势有关,和中国史学自身的蜕变发展有关 。中国史学要健康、全面发展,只有走和世界各国史学交流和互补短长的道路。要顺应 潮流,合乎时势。(3)中外史学交流始终是“双主题”、“四通道”的。所谓“双主题 ”,就是中国向西方史学请教的主题,与西方了解、认识、研究中国史学的主题。所谓 “四通道”,就是上述两个主题的任何一个主题的交流,都不是单向的。一般情况下, 这种交流不会有障碍。任何有障碍的情况都值得关注,这方面有太深刻的历史教训,应 该永远铭记。(4)中国史学和世界史学交往密切之日,是中国史学昌盛之际,也是世界 史学繁荣之时。一个世纪的中外历史学交流,留给我们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