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编纂的理论自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陈其泰 参加讨论

《史通·探赜》篇特别值得注意。此篇举出前人指摘《左传》、《汉纪》、《史记》、《三国志》、《汉晋春秋》、《十六国春秋》的言论,一一予以分析,指出持论者乃“或出自胸臆”、“或妄加向背”,告诫后学不可沿习这些谬误。其中有一段对孙盛评论的评论:
    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述匈奴则简,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也。案春秋之时,诸国错峙,关梁不通,史官所书,罕能周悉。异乎炎汉之世,四海之家,马迁乘传,求自古遗文,而州郡上计,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备也。况彼吴、楚者,僻居南裔,地隔江山,去彼鲁邦,尤为迂阔,丘明所录,安能备诸?且必以蛮夷而固略也,若驹支预于晋会,长狄埋于鲁门,葛卢之辨牛鸣,郯子之知鸟职,斯皆边隅小国,人品最微,犹复收其琐事,见于方册。安有主盟上国,势迫宗周,争长诸华,威陵强晋,而可遗之者哉?又荀氏著书,抄撮班史,其取事也,中外一概,夷夏皆均,非是独简胡乡,而偏详汉室。盛既疑丘明之摈吴、楚,遂诬仲豫之抑匈奴,可谓强奏庸音,持为足曲者也。
    刘氏的批评,堪称取证确当,说理严密,辨驳有力。他指出,虽然春秋时期因列国分立、交通阻隔的限制,史官无法如统一时代那样全面掌握各地史料,但《左传》却明明做到对“夷狄”的活动多有记载,对于楚国北上中原、晋楚争霸等史事所述更详,孙盛竟称其“贱夷狄而贵诸夏”,可见所言毫无根据。而《汉纪》依据《汉书》所载,所秉承的恰恰是极其可贵的“中外一概,夷夏皆均”的客观态度和宽阔胸怀,足证孙盛之论纯属臆测。另一段对于葛洪称司马迁将伯夷居列传之首,是为了抒发其“善而无报”的感慨的说法,刘氏的批评同样切中要害,指出《史记》作为一部通史,稽考春秋以前人物有事迹可载者,唯有伯夷、叔齐二人,这正是按时间先后决定编纂次序的正确方法,岂可以表达个人激愤之情作穿凿的解释。《探赜》篇这两段评论之所以有重要价值,就在于成功地体现了在历史编纂学理论中如何运用实事求是、力戒主观臆断,根据记载客观历史的需要考察历史编纂方法的得失,重视史学演变的纵向联系,和对问题作辩证分析等原则进行分析、评价;而这类卓有见识的例证在《史通》各篇中所在多有,这就为中国史学批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指示了正确的方向。
    《史通》中有的篇章,骤看是讲很局部的问题,似乎不能引起别人注意,其实仔细分析,是很有理论价值的。如《覈才》篇论文才与史才不同。对史才的要求是:刊勒一家,弥纶一代(按,指一代大事,社会情状),使其始末圆备,表里无咎(按,指人物、事件和其他重要内容不互相歧异矛盾)。本篇具有针对性,因自南朝至唐代文尚俪体,造成世重文藻,词宗淫丽,这种浮华不实的文风必须扭转,刘知幾的言论反映了时代要求。故浦起龙评曰:“然其言已为退之、习之辈前导也。”
    (三)倡导直笔精神,批评史馆监修制度的严重弊病
    《直书》、《曲笔》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刘知幾义正词严,论调史家要伸张正义,秉笔直书,使贼臣逆子,淫君乱主,恶名被于千载。主张为了直书其事,“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冒险犯难,在所不惜。严厉斥责歪曲史实、文过饰非的做法,是“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直书》、《曲笔》两篇,一正一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什么是直笔?《杂说》篇中作了扼要的解释:“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凡是有关褒贬劝诫的史事,不管事主是谁,都应该据实直书。范文澜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说:“《史通》以直笔为评价古今史家的标准,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热烈表彰;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严厉批评,褒贬极为鲜明。这样,大大发扬了直笔的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11) 刘知幾提倡直笔精神,贯穿于全书,包括外篇《史官建置》、《古今正史》中。故是《史通》的中心思想之一。
    朝廷委任权臣监修国史,至唐初成为定制,酿成种种弊端,成为阻碍史学发展的严重问题。刘知幾在史馆前后二十余年,深有切身体会,故列举其弊病,指陈其危害,十分有力,是《史通》战斗性的重要体现。《忤时》总结监修制度“五不可”。其中有监修者多,处处掣肘、限制,“顷史官注记,多取禀监修,杨令公则云‘必须直书’,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又批评委于众手,互相推诿:“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汗青无日。”《辨职》、《自叙》篇中也有事实确凿、言词激烈的批评,云:“大抵监史为难,斯乃尤之尤者。若使直若南史,才若马迁,精勤不懈若扬子云,谙识故事若应仲远,兼斯具美,督彼群才,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但今之从政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善,则亦不知恶之为恶。故凡所引进,皆非其才,或以势利见升,或以干祈取擢。……言之可为大噱,可为长叹也。”(12)
    刘知幾的批评,都是确有所指,是为了达到史馆修史不受权势者所左右,修成的国史不受歪曲,务存实录。可以说,他所论都是针对存在的弊病而发。而从史学发展的长河看,我们对于史馆监修,除看到其弊病外,又应看到积累当代史资料和为前朝修史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
    (四)提出对儒家经典不应盲从
    刘知幾主张对儒家经典应独立思考,勇于怀疑,在唐代墨守经师注疏的环境中,进步意义更明显。
    《疑古》篇直言,圣人所修儒家经典,并未做到完全符合直笔的标准,“是以美者因其美而美之,虽有其恶,不加毁也;恶者因其恶而恶之,虽有其美,不加誉也”。美者不见其恶,恶者不见其美;见其一面,掩盖其另一面,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刘知幾批评《春秋》“外为贤者,内为本国,事靡洪纤,动皆隐讳。斯乃周公之格言。然何必《春秋》,在于《六经》,亦皆如此。故观夫子之刊书也,夏桀让汤,武王斩纣,其事甚著,而芟夷不存。观夫子之定礼也,隐、闵非命,恶、视不终,而奋笔昌言,云‘鲁无篡弑’。……斯验世(浦起龙注:郭本作‘世’,别本作‘圣’。)人之饰智矜愚,爱憎由己者多矣。”又如,《尚书·虞书》美化尧时德义盛行,天下大治,“克明俊德”,但《论语》讲“舜举咎繇,不仁者远”,说明当时不仁甚多,证明《虞书》是铺张善治之词,不可据信。这类例子很多。又《惑经》篇提出《春秋》有“十二未喻”,“五虚美”。如云:“观夫子修《春秋》也,多为贤者讳。狄实灭卫,因桓耻而不书;河阳召王,成文美而称狩。斯则情兼向背,志怀彼我。苟书法其如是也,岂不使为人君者,靡惮宪章?虽玷白圭,无惭良史也乎!”又言:“盖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而《春秋》记它国之事,必凭来者之辞;而来者所言,多非其实。或兵败而不以败告,君弑而不以弑称。……皆承其所说而书,遂使真伪莫分,是非相乱。”
    刘知幾“疑古”、“惑经”,不是否定儒家经典,而是发扬孔子“多闻阙疑”、“毋意,毋固,毋必,毋我”的朴素理性精神。他在《载文》篇中颂扬《春秋》“别是非,申黜陟”。又在《叙事》篇中赞美孔子所编《尚书》,所修《春秋》的典范作用:“昔圣人之述作也,上自《尧典》,下终获麟,是为属词比事之言,疏通知远之旨。子夏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扬雄有云:‘说事者莫辨乎《书》,说理者莫辨乎《春秋》。’然则意指深奥,诰训成义,微显阐幽,婉而成章,虽殊途异辙,亦各有差焉。谅以师范亿载,规模万古,为述者之冠冕,实后来之龟镜。”便为明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