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637-1638. [2]明丘浚。大学衍义补[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185. [3]周密。癸辛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1988:286. [4]赵永春。辽人自称“北朝”考论[J].史学集刊,2008,(5):20-28. [5]赵永春。试论辽人的“中国”观[J].文史哲,2010,(3):80-92. [6]严从简。殊域周咨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3:527. [7]郑掁铎。玄览堂丛书初集[M].台北:正中书局,1981:22. [8]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J].清史研究,2005,(4):7-24.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M].北京:中华书局,1985:3292. [10]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4,(2):189-203. [11]张碧波,等。华夷变奏:关于中华多元一体运动规律的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12]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3245. [13]郑思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34. [14]文献通考[M].上海:中华书局,1986:845. [15]白钢。关于忽必烈“附会汉法”的历史考察[M].中国史研究,1981,(4)。 [16]陈得芝。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C]//元史论丛:第9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17]刘声木。苌楚斋续笔[M].北京:中华书局,1998:256. [18]陶晋生。边疆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M]//边疆史研究集--宋金时期。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19]陶晋生。历史上汉族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几种解释[M]//边疆史研究集--宋金时期。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20]魏特夫。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C]//唐统天,等,译。辽金契丹女真译文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34-35. [21]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J].学习与探索,2008,(4):215-2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