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余坚:《中美外交关系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3,第44页。 (13)(14)(1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52,723,899页。 (16)“卡尔森致莉·汉德函”,引自沙勒,前引书,p.24。 (17)参见沙勒,前引书,pp.45-48。 (18)同上,pp. 52-53,pp. 99-100。 (19)费正清:《美国与中国》(John King Fairbank: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第四版,麻省剑桥,1980,p. 310 (20)(21)(35)(83)沙勒,前引书,p. 145,p. 153,p. 183,p. 216。 (22)(56)(62)(63)(70)(80)梁敬錞:《史迪威事件》,商务印书馆,北京,1973,第190,251,267,267-268,65,291页。 (24)(25)弗兰克·宁科维奇:《文化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1942-1945》(Frank Ninkovich: Cultural Relations and American China Policy, 1942-1945),载《太平洋历史评论》(Pacific Histolical Review)第49卷3期,1980年8月p. 494;p483。 (26)孙科:《中国前瞻》(Sun Fo: China Looks Forward),纽约,1944,p. 230。 (27)“赫尔利给摩根索的信”,1944年11月,见沙勒,前引书,p. 220。 (28)1944年10月12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29)(34)(43)沃伦·W·托泽:《重评1944年外国记者团访问延安》(Warren W. Tozer: 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Visit to Yenan in 1944: A Reassessment.)载《太平洋历史评论》第42卷2期,1972年5月,p. 223,p. 221,p. 219。 (30)孟丙南:《“西北王”胡宗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128-129页。 (36)参见《汇编》第一辑,第587-599页。 (37)哈里森·福尔曼:《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Harrison Forman: Report from Red China),纽约,1945,pp. 178-180。 (38)1944年11月26日《纽约时报》;对中共性质怀疑的还有罗斯福总统,他在1944年11月15日给卡尔森的信中把中共称作“所谓的共产主义者”。见巴巴拉·W·塔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Barbara W. Tuchman: Stilwell and the Ame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1945),纽约,1980,p. 621,脚注。有意思的是连p·赫尔利也说过中共“实际上不是共产党人”。肯尼斯·S·彻恩:《在中国的窘境:美国政策讨论,1945》(Kenneth S. Chern: Dilemma in China: America's Policy Debate, 1945.)康涅狄格,哈姆登,1980,p. 76。 (39)《汇编》第一辑,第588页,苏共领导则认为中共民族主义倾向严重, 见瓦·崔可夫:《在华使命》,中译本,北京,1980,第34页。 (40)(50)塔切曼,前引书,p. 621。 (41)伊·卡恩:《中国通》,中译本,重庆,1980,第205页。 (42)戴维·哈尔伯斯坦:《出类拔萃之辈》(David Haiberstam: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纽约,1972,pp. 387-388。 (44)塔切曼,前引书,p. 619;梁敬錞和余坚前引书。 (45)梁敬錞,前引书,第162页;罗马纳斯和桑德兰,前引书p. 369。 (46)罗马纳斯和桑德兰,前引书,p. 376。 (47)杜建时:《抗日战争时期蒋美勾结与矛盾》,《文史资料选辑》第57辑,第206,21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