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英国主流平面媒体的种族主义话语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洪霞 参加讨论

1993年4月22日,18岁的黑人青年斯蒂芬·劳伦斯(Stephen Lawrence)和他的朋友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在没有任何冒犯和挑衅的情况下,被五个白人青年无辜杀害。针对这场动机非常明显的种族主义谋杀案,警察却总是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逮捕五个白人青年,引起了劳伦斯家人和黑人群体的广泛不满。为此,劳伦斯家人在黑人和相关团体的帮助下,进行了争取正义的运动,促使政府部门对劳伦斯事件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最终政府于1999年2月公布并出版了“麦克弗森报告”(Macpherson Report)。该报告承认警察在这次调查中所出现的失误,并确认这是警察机构中的制度种族主义(Institutional Racism)所引起的。自从劳伦斯谋杀案以来,该案件本身、劳伦斯家人争取正义的运动、警察在调查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麦克弗森报告”关于制度种族主义的定义以及该报告给英国的种族关系所带来的变化,在政治家、特殊利益群体和媒体方面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成为20世纪90年代英国社会的公共性事件之一。虽然由于新证据的出现,该案之审理于2011年重开,至2012年1月法院宣判两名涉案嫌疑人有罪,分别被判处14年与15年有期徒刑,但是这一事件透射出的英国社会种族主义状况令人深思。①
    说到媒体,按其目前的适宜性来讲,一般分为平面、电波、网络三种形式,平面媒体主要是指报纸、杂志等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传递信息的传统媒体。虽然近年来电波、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纸质媒体几乎面临生存危机,但是与新兴媒体相比,平面媒体在信息的权威性、分类的齐全性、便于携带和储藏等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尤其是,新兴媒体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平面媒体经历了层层“把关”,其引导“主流价值观”的优势便凸现出来。主流平面媒体是指面对主流受众,运用主流的表现方式体现主流观念和主流生活方式,在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平面媒体。英国的主流平面媒体主要由十多家全国性报纸、杂志构成,②它们虽然风格迥异,政治立场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代表主流社会利益的方面是一致的。本文旨在探讨战后英国主流平面媒体的种族主义话语源流、不同角色,特别是斯蒂芬·劳伦斯事件前后的媒体报道,以此来透视英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一、英国的新种族主义文化与战后种族冲突报道
    种族概念是种族主义存在的基础,属于生物学、人种学的范畴,是一种根据人们的皮肤颜色,头发形状与颜色,眼、鼻、唇的形状以及体格、血型等生理、生化性质而对人类群体进行分类的方式。“种族主义”通常表示着基于种族的偏见、暴力、歧视或者压迫,但也是个引起广泛争议的定义。③种族主义不仅仅是个人信念,还是使社会权力分配不平等合法化的一套连贯的观念。因此,种族主义也是一种权力结构,正如大卫·威尔曼指出的:“种族主义是从文化上认同的信念,不管其目的是什么,都是用来维护白人相对于黑人的优势地位。”④
    尽管人们对其定义莫衷一是,但关于种族主义经历了一个由旧种族主义到新种族主义的发展过程的观点却是一致的。早期的种族主义主要是生物学种族主义,认为那些非白人种族天生就是劣等的,并以此来规定不同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因此非白人种族在欧洲历史上总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就英国而言,长久以来,白色始终与纯洁有关,而黑色则与罪恶相连,关于野蛮、异教和乱性的主题在维多利亚时期通常是与黑人联系在一起的,魔鬼通常也是由黑人来代表。1774年,爱德华·朗(Edward Long)在《牙买加的历史》一书中系统阐释了对黑人的偏见:“总起来说,他们(黑人)没有天赋,几乎不能在科学领域内取得任何进步。他们没有计划性,也没有道德体系。……他们确实是非常愚蠢、非常残忍的人。”⑤随着19世纪末的急剧殖民扩张,白人优越性的观点在英国的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不同种族的等级体系,英国人居于种族体系的最顶端,“白种人必须统治,因为他是通过许多步骤才被提升到高于黑人的地位的”。⑥这种“旧种族主义”理念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到二战结束时,作为大英帝国遗产之一的种族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中,因为“顽固的种族主义是没有固定边界的……它自身的潜在趋势,配合历史的机遇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使它不断改头换面”。⑦
    的确,种族主义观念随着“种族科学”受到一连串的质疑,并随着美国种族隔离的结束和南非种族隔离的崩溃而很少被公开表达,但种族歧视现象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因此,二战之后,新种族主义以各种形式粉墨登场,“南非的暴力、英国的限制移民法、美国的反对学校公交不同种族混坐以及一切确凿无疑的行为,都可以被简单地划分成某种形式的种族主义——粗鲁的、隐蔽的、象征性的、或者说是制度性的种族主义,即使这里的‘种族’术语,很早以来就被社会科学家看成是在社会意义上界定的而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⑧
    新种族主义是一种族群或种族不平等体系,它是由诸如刻板印象、偏见和意识形态等社会共有的表征所维持的较细微的日常歧视性行为所构成的,因此也“更加间接、更加微妙、更加程序化、表面上也更加非种族主义”。⑨这种体系不仅是通过白人群体成员参与到日常种族主义各种各样非言语形式中再生产的,同时也是通过话语再生产的。正如澳洲墨尔本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教授西蒙·科特所指出:
    关于他者的文本和谈话,尤其是来自于精英阶层的,是群体内部成员形成族群观念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制造群体内部一致性和合法统治地位的主要手段。这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话语、特别是新闻来说尤其如此。对于他者的体系性负面描述实际上促成了关于他者的负面精神模式、偏见和意识形态,因此间接导致了新种族主义的再现。⑩
    与旧的种族主义多表现为行为上的暴力不同,新的种族主义是话语的暴力、符号的暴力。毫无疑问,媒介是新种族主义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优势多数群体(英国的白人群体)的话语常常策略地、含蓄地或间接地表述并有效地传达种族偏见,他们界定“种族情境”,因而也就能够向自己群体内部的其他成员表述并极有说服力地传达他们的种族态度和目标。二战后,随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成为多种族社会。面对日益紧张的种族关系,英国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给予各个少数族裔平等的文化权利。但是,英国社会的种族冲突并未因此而消除,这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必然在媒体报道中占据相当多的篇幅。那么,媒体又是怎么报道种族冲突的呢?
    早在1958年8月末和9月初,英国的诺丁山(Notting Hill)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种族骚乱。之后种族冲突逐渐加剧,据英国种族关系委员会的统计,1975年全国的种族袭击事件为2,690起,以后有逐年上升趋势,到1979年达到了3,827起。(11)这些骚乱事件发生之后,政治精英此时的定性言论被大多数媒体加以传达。《泰晤士报》上迅速刊登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看法,她将骚乱的责任归咎为“骚乱者”的家庭身上,“如果那些父母不能控制他们自己孩子的行为的话,那么政府又怎么能够阻止他们加入到‘小流氓’以及‘赤裸裸的贪心的狂热行为’中去呢?”(12)1980年,布里斯托尔地区爆发种族主义骚乱;次年4月,伦敦布里克斯顿(Brixton)地区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种族主义骚乱。1985年9月,在布里克斯顿地区,警察在行使搜捕权的时候,杀死了一名黑人妇女,引发警察与黑人青年之间的暴力冲突。10月,在伯明翰(Birmingham)也爆发种族骚乱。关于这场种族骚乱,媒体上大多呈现出一边倒的观点:“这些骚乱是城市年轻黑人的犯罪事件,是对民主秩序的根本抨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暴力犯罪行为的适度回击,并且要支持警察镇压这种骚乱。”(13)《每日邮报》的态度则更为极端,“他们(有色移民)要么就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承认公民身份全部的权利和义务,要么他们就准备好在街道上遇到法西斯分子粗鲁而强烈的叫嚣,即要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14)显然,政治家和国家报纸都营造了一种种族主义是受到“尊重”的气氛,他们认为受到指责的应该是受害者。而到了1993年,则发生了轰动英国的斯蒂芬·劳伦斯事件。
    劳伦斯事件所赢得的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在英国的种族主义冲突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首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斯蒂芬·劳伦斯遇害时的1993年4月份到2003年4月份,英国主流媒体有7,000条与劳伦斯事件有关或者以其为主题的新闻条目,这无论从哪种标准来看,数目都是惊人的。《卫报》、《观察家报》,以及《独立报》共有2,500多个独立的新闻条目;《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以及《每日镜报》各自有近1,000个新闻条目,这是几份报纸上其他文章的两到四倍……”(15)西沃恩·霍洛汉更认为,“劳伦斯事件成了当代英国种族主义暴力的代表……主要是因为该谋杀案被转变成了一个媒体事件”。(16)
    其次,有关劳伦斯谋杀的调查在报纸、电视和录音机报道中占主导地位有很长时间;伦敦东南德福特镇建立了“斯蒂芬·劳伦斯中心”。记者布莱恩·卡斯卡特(Brian Cathcart)认为:“在斯蒂芬·劳伦斯谋杀案中,斯蒂芬·劳伦斯本人是非常无辜的。我们知道他不认识谋杀者们;我们知道整个事件中没有任何挑衅;我们知道该事件中出现了‘黑鬼’这样的词语。所以这是一次毫无缘由的种族主义袭击,这与任何其他的案例都不同。”(17)
    劳伦斯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超乎寻常的关注度,还因为劳伦斯家人在反种族主义同盟和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支持下,发起了争取正义的运动,从而使得该事件有着更大的曝光度;再加上英国是否存在着制度种族主义的争论,也使得该事件更为引人注目。(18)制度种族主义这个词汇首先是由美国黑人活动家斯托克利·卡迈克尔(Stokely Carmichael)所提出的,(19)“麦克弗森报告”中将之定义为:“由于人们的肤色、文化和种族根源,一个组织不能向人们提供恰当的专业服务的集体失误。”(20)由此可见,斯蒂芬·劳伦斯事件涉及深层次的英国种族主义问题,作为一个个案,对于理解英国社会的种族主义话语极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