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在获得第四次竞选胜利后,对蒋介石的支持已成定局,标志就是以赫尔利和魏德迈接替了高思和史迪威。原因有三: 第一,利用蒋介石作为一个双刃刀,既用来对付苏联,又用来排斥英国。罗斯福直到他的生命的最后时刻, 念念不忘的是要取得苏联不向中国伸手的保证。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 罗斯福认为他取得了斯大林支持美国对华政策(核心是支持蒋介石政府)的保证,而他在雅尔塔会议上对斯大林所作的秘密承诺,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斯大林看来,从中国获得若干特权,是支持美国对华政策以及承诺对日作战所必须得到的最低酬报。 第二,利用蒋介石政府对美国的依赖,创美国在中国的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从而一劳永逸地结束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消极”政策。 第三,罗斯福希望在战后的联合国组织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与美国完全一致地行动。 总起来说,罗斯福对华政策有两点值得肯定: 一、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4月14日以《哀悼罗斯福总统》为题的社论中写道:“对于我国的抗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一贯地采取同情和友谊的态度,自太平洋战争以来……,采取促进我国团结和积极援助我国的政策”。 二、“为了美国的利益,他没有采取帮助国民党以武力进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23) 有两点应予否定: 一、尽管他一再表示应该援助积极对日作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而一直没有真正援助过。 二、尽管他曾赞同中国共产党方面提出的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以利打败日本。但是有迹象表明,他从雅尔塔回国后,在去世前一个多月,已经开始后退。明显的变化始于赫尔利1945年4月2日在华盛顿发表攻击、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声明,赫尔利宣布美国只同蒋介石合作,不与中共合作,这时距罗斯福去世只有十天,罗斯福是否明确授权赫尔利发表这一声明,没有佐证,但是赫尔利在首都发表强烈反共声明,如果没有得到罗斯福的同意或默许,那是很难想象的。赫尔利在发表声明之前,曾两次晋见罗斯福,可以认为,赫尔利的声明至少是不违背他向罗斯福汇报后领会到或者得到的指示精神的。 由于罗斯福在4月12日去世了,在这以后的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 不能直接算在罗斯福的账上,但是要说杜鲁门完全是另起炉灶,与罗斯福的对华政策没有一点继承性和连续性,那也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埃利奥特·罗斯福在谈到史迪威与蒋介石的斗争时,他认为他父亲“赌错了马”,换成中国语言就是“押错了宝”。但是,既然中国在罗斯福的战后棋局中的地位只是一个从属于美国的大国,或者说是一个庞大的小卒子,那么即使按照史迪威的设想换一批权势人物上台,也仍然改变不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困境。 注释: ①参见《东方杂志》第23卷第24期《泛美和平会议与美国远东政策的动向》。 ②参见1935年9月16日《世界知识》第3卷第1期《最近远东形势概观》。 ③④罗尔特·达勒克:《罗斯福和美国外交政策,1932-1945》,纽约1979年英文版,第147页。 ⑤美国从日本购买生丝的规模当然是不容忽视的,1936-1940的五年中,美国从日本进口生丝达490,446,679美元。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1年(远东)第4卷第166页脚注。 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1年(远东)第4卷第166页。 ⑦柯里的报告见《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1年(远东),第4卷第167-16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