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列宁全集》,第26卷,第150页。 (25)《列宁全集》,第27卷,第360页。 (26)《列宁选集》,第3卷,第164页。 (27)《列宁全集》,第18卷,第399页。 (28)同上,第25卷,卷323-324页。 (29)塞缪尔·罗森曼编:前引书,第1卷,纽约:兰登书局,1938第15页。 (30)(32)同上,第625页。 (31)同上,第76页。 (33)同上书,第2卷,第12页。 (34)两段引文俱见同上书,第1卷,第458-459页。 (35)同上书,第751-752页。 (36)罗斯福把他任纽约州州长时的公文与演说集称为《新政的发轫》(The Genesis of the New Deal),并说他任总统时联邦政府的许多目标和政策起源于他任纽约州长之时,见塞缪尔·罗森曼编:同前书,第1卷,第3页。 (37)[美]小阿瑟·施莱辛格:《动乱的政治》(Arthnr M·Schlesiger, Jr., The Politics of Upheaval),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1960,第425页。 (38)[美]罗伯特·韦弗:《新政与黑人:看看事实》(Robert C·Weaver, The New Deal and the Negroes: A Lookat Facts),载《机会》(Opportun ity),第13卷,第7期(1935年7月)。 (39)约翰·布卢姆等,前引书,第651页。 (40)[法]安德烈·莫鲁瓦:《美国史》(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第214页。 (41)参看威廉·福斯特:前引书,第23章;威廉·曼彻斯特:前引书第163-166页。 (42)[美]梅尔文·杜博夫斯基等:《二十世纪的美国》(Melvyn Dubofsky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in twentieth Century),新泽西:普伦蒂斯学院,1978,第275页。 (43)见所著:《超乎往昔》(Cerl N·Degler, Out of Our past),纽约,哈珀与罗出版社,1970,第413页。 (44)据[美]米尔顿·德伯分析,这有三种原因:一是罗斯福的魅力和政治技巧;二是新政的救济工作,使得几乎所有失业家庭都得到政府某种形式帮助;三是当时没有人提出比新政更好、更可行的办法。见[美]约翰·布雷曼等编:《新政》John Braemonet al, eds The New Deal),第1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1975,第130-131页。 (45)[美]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Robert E, 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纽约:哈珀兄弟公司,1950,第54页。 (46)参阅[美]阿瑟·林克和威廉·卡顿《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Arthur S·Link and William B·Catton, American Epoch-A His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00),纽约:阿尔弗雷德·A克诺普夫公司,1980,第1卷,第18章。 (47)M·C德拉基列夫主编:前引书,第23页。 (48)转引自小阿瑟·施莱辛格:前引书,第65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