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热那亚会议的缘起
热那亚会议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系列重新调整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国际会议之一。会议名义上是讨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国际财政经济会议,但实际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间调整和建立正常关系的首次尝试。英国作为会议的主要发起国在会议的提出和筹备期间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仅就英国在热那亚会议的提出及筹备过程中的作用和动机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热那亚会议的提出是与二十年代初英苏关系的演变直接相关的。 1921年3月16日,英国财政大臣罗伯特·霍恩与苏俄代表克拉辛在伦敦签订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联合王国贸易协定》。协定名义上是旨在恢复两国间的和平贸易和商务的经济协定,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3月22日,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宣布“这是一个完全承认苏维埃政府为俄国事实上的政府的贸易协定——事实确实如此。”①这标志着英国对苏俄的政策发生了由拒不承认到事实承认的根本性转变。 促使英国调整对苏政策的动因首先源于缓解国内经济困境的要求。1920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的经济:工业生产普遍下降了30%—70%;失业率在1921年高达12.9%,比1920年增加10个百分点;同时英国赖以生存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1920年英国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19亿3千3百万英镑和13亿3千5百万英镑,一年以后则分别下降到10亿8千6百万英镑和7千零3百万英镑。②劳合·乔治在谈到国内状况时毫不掩饰:“我们的困难是失业和贸易的荒废,……我们有二百万人失业”,“目前我们的恢复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一个输出国,我们依赖于世界市场的复兴。……对外贸易是我们的命根子,必须恢复”。③在寻求摆脱危机的途径时,英国的统治者不能不考虑到那个“战前曾为英国提供了1/8谷物、1/7黄油、1/2的鸡蛋和木材以及4/5的亚麻”④的国家——俄国。当时的舆论界普遍认为与俄国无妨碍的贸易是解决英国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英国财政大臣霍恩曾多次提醒下院注意战前英俄传统的贸易关系,工党领袖也强调恢复与俄国的贸易就“意味着为成千的失业工人提供工作,并为在业的工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资”。⑤《观察家报》甚至预言在重新恢复与俄贸易的头十二个月里就能获得一亿英镑订单。⑥ 然而,英国改善对苏俄的政策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份救急的订单,而是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失败,表明以武力推翻苏俄政权已不可能,要搞垮其政权就不得不在正视苏俄政权日益巩固的前提下“试一下其他的办法”。1920年11月17日财政大臣霍恩在内阁中提出以和平贸易的方式推翻布尔什维克统治。他解释道:“绞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贸易把俄国和其人民带到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影响之下,而且除了开始与他们进行贸易和商业外,你无任何更好的方法作到这一点”。⑦劳合·乔治也宣称:“我们借助武力未能使俄国复兴,我相信借助贸易一定能够作到这点。”⑧于是1921年3月23 日《泰晤士报》得出结论:“(英苏)贸易协定是同布尔什维主义斗争的最好办法”。⑨ 如果说英国决定与苏俄签订贸易协定是抱着政治、经济两方面损人利己的动机的话,事实却未能如愿。经济上,尽管外贸总额有所上长,但却未能扼住经济继续下滑的势头。工业生产在1921年夏季达到底谷。如以往煤产量月平均1800万长吨,而1921年4、5、6三个月合计才210万长吨;生铁由平均月产60万长吨,降至6月的8000长吨。与此相反,失业率却扶摇直上,达到20.6%,是1920年同期的20倍。⑩政治上,英苏贸易协定在客观上极大地改善了苏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到1921年底,苏俄已与英国、德国、瑞典等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商业联系。形势的发展使得英国因抢先恢复与苏俄的经济关系而获得的优势丧失殆尽,而且由于英苏协定没能彻底解决阻碍两国关系全面恢复的债务问题,这就迫使英国当权者把这个协定看作恢复对苏关系的第一步。令英国当权者窃喜的是,同一时期苏俄国内形势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迈出第二步的乐观前景。 苏俄对英苏订立贸易协定后形势的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列宁指出苏俄正“面临着某种极不稳定但毕竟是确定无疑、不容置辩的均势”。(11)这是由于武装干涉的失败和国内危机的打击使得西方列强不仅无力扼杀苏俄政权,“反而不得不暂时承认或半承认它,不得不和它订立通商条约”。(12)为了尽量延长这种得之不易的特殊形势争取时间以恢复经济,列宁制定了“抓住时机、调整政策、巩固政权”(13)的方针。1921年3月8日至16日举行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此后又颁布了允许商品交换和把国营企业出租给私人等一系列法令。这标志着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开始。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英国资产阶级异常兴奋,它们视之为苏俄向资本主义倒退的标志。英国《新政治家》周刊断言:“列宁现在正猛烈地推动俄国倒退到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上”。(14)《泰晤士报》声称新经济政策“不过是一件为重新引进资本主义而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案的插曲”。(15)当时的资产阶级舆论普遍认为,要不了多久外国资本就可重新进入俄国。1921年10月29日,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表示:“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眼下还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流通”。(16)列宁的讲话本来是从调整政策的角度来讲的,但劳合·乔治竟以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对社会主义原理的谴责及对共产主义体系完全失败的认可,表明“布尔什维克正脱离共产主义而进化到资本主义”。他认为英国政府的责任是“支持俄国的反共产主义因素”以加快俄国的转化。(17)在这种情况下,英苏关系的进一步调整便有了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