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7时半英国外交部才知道战争已经爆发。10时半,波兰驻英大使请求英政府派空军援助,因为德国空军已在波兰滥施轰炸。英政府不理,只送了一封照会给希特勒:德国政府若不停止对波兰的侵略行动并将军队撤出波兰领土,英国政府就要履行它对波兰的义务。(78)什么时候一定要停战,什么时候一定要撤军,都没有说。既然没有停战和撤军的日期,也就没有“履行义务”的日期。张伯伦还是不想履行对波兰的保证。他想的是,还有墨索里尼这根稻草可抓。 8月31日意外长齐亚诺曾告哈里法克斯:假如英国能使波兰放弃但泽, 墨索里尼将劝希特勒同意召开大国会议,讨论修改《凡尔赛和约》。随后齐亚诺又对英国驻意大使说:估计希特勒不会拒绝开会。因此英国领导人觉得,还有再作交易的可能。德军攻入波兰后,9月2日,墨索里尼又致电希特勒,建议召开德意英法波五国会议,先就地停战,随即开会。电文还说,德国已经占领了但泽和波兰的一些地方,有这些抵押品在手,定能通过会议达到进兵的目的而又不至于引起大战。(79)接电后,里宾特洛甫便对意驻德大使说:希特勒不反对墨索里尼的建议,只是不知道英国前一天送来的照会是不是最后通牒。哈里法克斯闻讯后急忙回答:照会只有警告的性质,决非最后通牒。 尽管如此,调解还是没有能够进行下去。首先,希特勒绝无罢兵言和之意。墨索里尼曾在8月25、29、31日出面斡旋,希特勒都拒绝了。他在5月23日就已经说过:他“只怕到最后一分钟还会有个坏蛋跑来调解”。(80)如今,在攻入波兰以后,反而不反对墨索里尼的调解,乃是一种缓兵之计。他是想用调解来绊住英法,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打败波兰,使英法在既成事实面前放弃干涉。显然,无论此计成功与否,他都不会停止军事行动,更不用说撤军。 其次,英国议会和内阁多数成员都坚决反对这个时候还在幻想搞“慕尼黑”。9月2日下午,当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应多给德国一点时间来考虑墨索里尼的建议时,多数阁员都反对这种意见。内阁旋即作出决议:立刻要求德国撤军,限它当天午夜前答复。会后哈里法克斯只得请齐亚诺转告德国政府:要德军撤出波兰,英国内阁才赞成开会。齐亚诺回答说:希特勒决不会接受这个条件。哈里法克斯又告诉他,张伯伦即将向议会报告开会的事,齐亚诺说,最好不要再提。墨索里尼的调解,就此告吹。 可是,下午8时,张伯伦竟然无视内阁的决议,向议会宣称, 英法正在考虑再给希特勒一点时间;竟然不顾墨索里尼的调解已经流产这个事实,仍说假如德国同意撤军,局势就会恢复到德军入侵波兰以前的状态,德波争端就有希望得到解决。波兰已遭德军蹂躏,英国这个波兰安全的保证国的首相仍在说这种梦话,一字不提如何援助波兰,议会怎能不震怒。工党议员阿瑟·格林伍德质问道:侵略发生在三十八小时前,英波条约已自动生效,值此英国、英国所维护的一切、人类文明俱已面临危险之际,“我不知道我们还要犹豫多久”?(81)愤慨之情笼罩着全场,斥责怒吼之声不绝于耳。张伯伦被压垮了。 多数阁员亦极为不满,连财政大臣约翰,西蒙这个绥靖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也反叛了。议会散会后反叛的阁员推举西蒙去对张伯伦说,若不对德国下最后通牒,内阁就会倒台。张伯伦只得打电话给法国总理达拉第,告以英国议会和内阁中的情景,建议英法两国在次日即送最后通牒。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大使把最后通牒交给德国外长,除非德国政府在上午11时以前答应停止对波兰的侵略行动并将军队撤出波兰领土,德英两国之间就存在战争状态。(82)法国大使则在12时半交最后通牒,限下午5时以前答复。两个通牒都没有得到答复,英法遂对德国宣战。 张伯伦是在他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以后被英国的抗德大潮推到对德宣战的。 希特勒早已图谋发动侵略战争,还订下了侵略的步骤,但这些步骤并不等于按时实施的具体计划。他还需要机会。他也很能见机行事。张伯伦的政策正好给他提供了机会。但是,希特勒没有料到英国人民在1939年会有那么大的抗德决心,后来更没有料到苏联军民的抗德力量会那么坚强。他的各个击破的步骤虽得逞于一时,但却激起所有受到德国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消灭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