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日本天皇与中国皇帝的比较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日本学刊》 沈才彬 参加讨论

按照部分日本学者的说法,孟子的“放伐”思想即“易姓革命”思想因不合日本国体而受到激烈批判,其结果,在日本《孟子》作为禁书而受到排斥。甚至产生了装载《孟子》一书的船只途中必然沉没的迷信说法,且信者甚众。但是,井上顺理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挑战。他在《本邦中世纪以前孟子传播史的研究》一书中,用丰富的史料雄辩地说明了他的观点,即“批判孟子思想、因它不合我国国体而加以排斥的意识,决非古来就有”。只是到了近世江户时期,“对孟子的批判才甚嚣尘上”。
    笔者认为,井上所说接近历史事实。例如,在《本佐录》中就写道:“持天下者谓之天子。选择其心胸气度能治天下者,由天道定为日本一国之主。”(29)由天道决定为一国之主者,必须正身。如果天子谋私利、害百姓时,天道将夺其位,其子孙也必定灭亡。很显然,《本佐录》包含有“易姓革命”思想。林罗山也肯定了孟子的“放伐说”。他说,天子的“放伐”,“并非非常也,此乃先儒、权之譬也。汤武之举,非私天下,惟于救民”。(30)前面提到的熊泽蕃山也从“有德为君”、“易姓革命”的立场,肯定武家政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他虽然承认天皇万世一系的“神统”,但又认为,“帝王之天下转移至武家之手,是因为失去‘谦德’的缘故,要使天下重归公家(天皇)是很困难的,即使重归公家,也不能持久”。
    由此看来,日本所接受的儒学天子思想中并非没有“易姓革命”思想,这是事实。但是,一些日本儒生虽然也主张“有德为君”,但他们心目中的“有德”之天子,并非统治天下的将军,而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决不否定天皇自古以来的传统权威。这也是事实。而且绝大多数儒学者是否定“易姓革命”的。山崎闇斋著《汤武革命论》,反对孟子的“放伐说”。崎门弟子浅见絧斋将在中国被视为圣人的汤王、武王断定为“杀主之罪人”。其后,水户学派反对孟子更加猖狂。山鹿素行力主“大义名分论”,主张君臣上下之差别,乃“天地自然之仪则”,“主君之恶,虽至夏殷纣,作为下也不能蔑如上”。(见《山鹿语类》)至此,“易姓革命”思想乃至“有德为君”思想明显地消失了。
    总之,日本在接受中国传来的儒学天子思想时,虽然不能说是一开始就有将“放伐”即“易姓革命”思想拒之门外的意识,但从整体看,肯定、接受“放伐”、“易姓革命”思想的儒学者只是少数。即使是肯定、接受“放伐”、“易姓革命”思想的儒学者,在主张“有德为君”时,也不敢否定天皇的传统权威。及至近世江户时期,随着对“放伐”、“易姓革命”思想之批判的加强,“有德为君”思想就逐渐消失了。这样一来,日本的天子思想只剩下“君权神授”一个侧面。中国儒家学派所说的“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32)的君臣关系,在日本成了低位者单方面绝对效忠的义务。
    4.天皇的退位与天子思想神儒一致的天子思想,对于天皇的存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笔者想通过天皇退位形态的考察对此加以说明。
    笔者的考察对象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推古天皇至昭和天皇共92代、90名天皇。如果加以分类,即因病死等原因自然退位的天皇32人,占总数的34.8%;让位于皇族内部者46人,占50%;废位或强制退位者12人,占13.8%;自杀2人,占2.2%。
    日本的天子思想具有两个特色:一是“君权神授”、皇统即神统的思想;二是缺乏“易姓革命”思想。这两个特色给天皇的退位带来下述影响:第一,皇统神圣不可侵犯,连绵不断。换言之,即天皇一系世袭。在日本,被废位,强制退位和自杀等属于非正常退位的天皇为14人,其比例只占总数的15.2%,远低于中国的36.1%。即便是14名非正常退位的天皇,皇位更替也只限于皇族内部,从没有发生过类似中国那样的改朝换代、皇统断绝。第二,没有一位天皇因“易姓革命”丢失皇位而被异姓天皇所取代。这与中国频繁地改朝换代是迥然不同的。第三,生前以主动让位的方式退位的天皇达46人,占总数的一半,远远高于中国的6.7%。中国儒家的天子思想主张受天命者取代失天命者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尧、舜禅让,其次是汤、武革命。可是,实际上中国历代多选择了汤、武革命。日本与之相反,更多的是采用皇族内部的让位,将汤、武革命束之高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