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沿岸西北部的西雅图。西雅图本是一个加工木材的小镇19世纪80年代初,它主动铺设铁路与北太平洋铁路贯通,在战胜了竞争对手塔科马后,又及时地开拓多样化经济。制造业及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比较均衡,经济结构渐趋合理。1897年阿拉斯加淘金热进一步强化了西雅图的经济实力。迨1910年,西雅图已经能够制造“该地区所有城镇先前不得不从外地输入的产品”(35)。并且,西雅图扼守一天然良港,内陆地区的农业和林业兴旺,使它迅速成为一大贸易进出口中心,在西部仅次于旧金山。 总之,到本世纪初,西部各级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截止1910年,西部首位性城市旧金山人口为416912人,各地区性中心城市人口分别为:丹佛213381,洛杉矶319198,西雅图237194。下一层次上的地区性城市或城镇的人口分别在1万到10万人之间不等(36)。从总体上看,此时西部城市化比例已达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把西部进一步分为太平洋沿岸和落基山区,其比例分别是56%和40.7%,超过或接近城市化完成水平。作为美国经济中尚未开发的边缘(也可称边远)地区,用50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这种速度在美国历史上唯有中西部城市化方可与其媲美。至此,西部城市经济已趋于成熟,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了。 城市经济的成熟,加速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点在太平洋沿岸反映得尤为突出。一位美国学者曾依据大量史实进行过系统计算与分析,发现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城市之间有一金融关系的纽带紧密相连,与东部金融财政中心(纽约市)鲜有往来或至少联系不紧密(37)。著名地理学家D.沃德对此现象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地区已具有新的美国经济中心的特征,而不再是边缘地带的特征”(38)。至于落基山区,尚处于太平洋沿岸与东部经济的双重影响之下。但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沿岸城市对山区各州的影响日益增强,整个西部经济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经济在地区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集中体现在它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上。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与刺激下,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在地理条件较好,采矿业较发达的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蒙大拿和华盛顿等几个州或准州农业垦殖相继展开,并逐渐成为较稳定的独立部门。到1900年,加州农业年产值突破1亿美元大关,远远超过了采矿业(39)。在蒙大拿,农场数目由1870年的851个增加到1900年的13097个,农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40)。在华盛顿州附近的哥伦比亚和斯内克河流域,形成又一个农业垦殖区。如果以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平均产值为100,那么,这一地区在1880、1890、1900、1910年分别为150、132、146、151(41)。有城市经济为依托,西部的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了,其产品不仅能满足当地需要,19世纪80年代起还陆续销往中国、澳大利亚、地中海及欧洲国家,与世界市场结为一体。以此为标志,西部农业走上了大规模开发的道路,从而有力地平衡与稳定了西部经济,减缓了因矿业波动带来的影响。迨80年代末采矿业高潮消退后,农业经济的地位便显得更突出了。诚然,如果没有城市经济的推动与刺激,西部迟早也会进入农业开发阶段的,但未必会以这样快、这样大的规模发展。 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其它方面的开发也全面铺开。华盛顿州的林业、蒙大拿州的畜牧业、加州的果树种植业等均有长足的发展。总之,西部已形成了全面性开发的局面。与此相适应的是,西部人口逐年上升,并先后建州,在政治上也成为美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对美国西部城市化与地区开发之间关系的层层剖析,可以看出,城市化贯穿于西部开发的全部进程,并在其中居主导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说,城市化是了解与认识西部开发的一把钥匙。 第一,美国西部开发,超越农业开发阶段,是以城市化为先导进行的,这在边远地区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西部远离美国经济中心,且山地居多、交通不便、人烟稀少,难以同时进行全面性开发。其自然经济又以矿产资源型为主,因此,不宜沿袭传统开发模式和立即实行分散的、渐进性的农业垦殖。当然,以城市化作为先导,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单一的城市经济,而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以城市经济带动地区经济,促成全面性开发。这与传统的以农业垦殖起步的区域开发有本质区别。 第二,以城市化为先导的西部开发,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东部工业化所蕴积的经济实力是西部开发的有力后盾;横贯大陆铁路的铺设,又及时打通了东、西两大地域之间以及西部自身经济联系的渠道。因此,西部的城市化是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依托的。这表明,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并存在地区差异的情况下,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可以不循常规进行,不必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开发模式。 第三,城市经济的日臻成熟,必然导致以城市为中心、以自然区域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形成,而不是人为地划定的(有时易于割裂城乡联系的)行政区。这种经济体系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依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城市为中心,协调与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城市的根本属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