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开元20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9)《魏书》卷38《刁雍传》。 (40)《魏书》卷50《慕容白曜传》;《北史》卷25《慕容白曜传》和此处文字略同,唯缺此句;《资治通鉴》卷132《宋纪十四》“宋明帝泰始三年(467)”。 (41)《魏书》卷24《崔玄伯附崔模传》;《比丘惠辅等一百五十人造像记》,载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94页;刘驰:《从崔卢二氏婚姻的缔结看北朝汉人士族地位的变化》,《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2)谷川道雄:《六朝时代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关系--从山东贵族的居住地问题入手》,载《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92-294页。 (43)《崔承宗造像记》,载韩理洲辑校《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424页。 (44)《六十人等造像记》,载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6页;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载《传统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页。 (45)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土民》,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0页注释2。 (46)《魏书》卷19下《景穆十二王·安定王休传》。 (47)《魏书》卷65《邢峦传》。 (48)《资治通鉴》卷146《梁纪》“梁武帝天监五年(506)”。 (49)《魏书》卷60《韩麒麟传》。 (50)苏玉琼、蒋英炬:《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崔懃造像记》,载韩理洲辑校《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482页;《刘阿素墓志》,载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 (51)《元赞远墓志》、《郗盖族铭》,载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09、337页。 (5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9-105页。 (53)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土民》,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3页。 (54)《魏书》卷43《房法寿传》。 (55)《刘平周等造像记》,载韩理洲辑校《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516页。 (56)《颜氏家训》卷1《治家第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5页。 (57)《魏书》卷45《柳崇传》。 (58)《资治通鉴》卷151《梁纪七》“梁武帝大通元年(527)”。 (59)《魏书》卷58《杨播传》。 (60)《魏书》卷57《崔挺传》。 (61)史念海:《河山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第58页;王利华:《中古华北水资源的状况的初步考察》,《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62)《廉富等凿井造像记》,载韩理洲辑校《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575-57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