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参阅Melvyn P.Leffler and Odd Arne Westad 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Cambridge:Cambridge Press,three volumes,2011; Odd Aren Westad,The Global Cold War: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Michael H.Hunt and Steven I.Levine,Arc of Empire,Americas Wars in Asia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Vietnam,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2012. ②参考著作: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修订版),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潘亚玲译:《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美]梅尔文·P.莱弗勒著,孙闵欣译:《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时殷弘:《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赵学功:《巨大的转变: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林利民:《遏制中国:朝鲜战争与中美关系》,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③[美]舍伍德著,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25-326页。 ④参阅Cordell Hull,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New York:Macmillan Co.,1948,pp.1586-1587. ⑤[英]安东尼·艾登著,瞿同祖,赵曾玖译:《艾登回忆录》中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687页;Sumner Welles,Seven Times that Shaped History,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1951,p.186. 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三编(1),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1981年版,第159-160页。 ⑦丘吉尔著,吴万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504页。 ⑧[美]W.艾夫里尔·哈里曼、伊利·艾贝尔著,南京大学历史系和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64页。 ⑨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3页。 ⑩《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编译组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47-451页;The U.S.Department,ed.,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 afterhere),Diplomatic Papers: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 Tehran,1943,D.C.:GPO,1961,pp.484-486. (11)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第407页。 (12)参阅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376页。 (13)参阅牛军:《开罗会议与战时中美关系》,《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近代史研究》杂志社1995年版,第359页。 (14)Chales F.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Stiwell Mission to China,Washington D.C.:GPO:1953,pp.328,331. (15)参阅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7页。 (16)Sumner Welles,Seven Decisions That Shaped History,New York:Harper Press,1950,p.151. (17)John Paton Davies,Dragon by the Tail:American,British,Japanese,And Russian Encounters with China and One Another,New York:W.W.Norton and Company,1972,p.299. (18)《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14-318页。 (19)《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我当与美军合作的方针问题给张云逸、饶漱石、曾山等的指示》,1944年9月9日,参阅逢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页。《中央军委关于苏浙皖发展给华中局电》,1944年10月24日;毛泽东:《准备力量向苏浙地区发展》,1944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33页。 (20)赫尔利调处国共矛盾的具体内容,参阅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第51-66页。 (21)FRUS,Diplomatic Papers: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1943,pp.565-568,869. (22)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8-9页。 (23)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45-1947)》,第78页。 (24)Feis Herbert,The China Tangle:The American Effort in China from Peal Harbor to the Marshall Miss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pp.328-329. (25)FRUS,1945,China,pp.969-970. (26)《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1945年8月11日,《解放日报》,1945年8月12日。 (27)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第101页。 (28)参阅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29)可参阅牛军:《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03-107页。 (30)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219页。 (31)《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1945年8月2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第257页。 (32)《中央关于全力控制东北拒止蒋军登陆着陆给东北局的指示》,1945年10月28日,第388-389页。 (33)《中央关于东北情况及与苏军代表谈判问题的通报》,1945年9月14日,参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90页。 (34)《中央关于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中共赴渝谈判代表团电》,1945年9月17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第278-2795页。 (35)"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14 August 1945;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August 22,1945-7 p.m.;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ugust 24,1945,FRUS,1945,Vol.7,The Far East:China,pp.973-974,979-980,98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