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John Passmore,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London:Gerald Duckworth,1974,p.15. (15)[德]康德:《人类历史揣测的开端》,载于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117页。 (16)转引自[美]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17)余谋昌:《生态文明的理论阐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 (18)转引自[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19)狄特富尔特等编:《人与自然--哲人小语》,周美琪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95页。 (20)[加拿大]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21)[美]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373页。 (22)[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页。 (23)[美]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 (24)曾建平:《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探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25)黄欣荣:《科学还原论及其历史功过》,《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76页。 (26)肖显静:《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与科学认识方法的变革》,《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科学研究的新路径--整体论”专栏2007年7月17日。 (27)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28)孙道进:《还原论的整体论转向:范式的“绿色”革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1页。 (29)[美]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30)[美]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37页。 (31)Carolyn Merchant,Ecological Revolution:Nature,Gender and Science in New England,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9,p.211. (32)黄欣荣:《科学还原论及其历史功过》,《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78页。 (33)转引自[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孙晓春、马树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34)[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9-20页。 (35)[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第17页。 (36)William James,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A Study in Human Nature,Longmans,Green and Company,1902,p.147.(www.forgottenbooks.org) (3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第152-153页。 (38)冯沪祥:《人·自然与文化:中西环保哲学比较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8页。 (39)余谋昌:《生态文明的理论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40)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4页。 (4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第154页。 (42)同上书,第175页。 (43)同上书,第197页。 (44)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45)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46)[美]彼得·休伯:《硬绿:从环境主义者手中拯救地球:保守主义宣言》,戴星翼、徐立青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4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哲学走向荒野》,第69页。 (48)张广夏:《广义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第3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