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人开始进行统一西欧的扩张活动,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撒克森战争,史称:“没有一次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更持久、更残酷,没有一次战争需要法兰克人付出更大的力量。”[2](p.11)为顺利控制萨克森人,加洛林王朝诸王一直推动主要由在英格兰的萨克森人回到大陆萨克森地区进行传教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比德的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促使当时流行的复活节表向编年史转变,基督纪年普遍使用,中世纪西欧的编年史也因此而与此前的编年史迥然有别(11)。尽管当时官方日常管理的纪年方式还是遵循罗马方式,即用小纪(Indiction)纪年(12),也有许多君主使用自己的统治时期纪年,即“×××第几年”,但是由于“基督纪年”在官方文书之外广泛应用,因而被称为“公元”(Vulgate,Commune)。在整个中世纪,“基督纪年”与“公元”同义,是同一纪年法的两种不同称谓。 公元800年查理曼称帝,复兴西部罗马帝国,与此相应也复兴了“罗马建城纪年法”。从此,标准的帝国编年史一般兼采“基督纪年法”和“罗马建城纪年法”,如12-13世纪创作的《科隆大编年史》:“基督776年,建城以来第1527年,君士坦丁之子利奥……再次来到法兰西”;“基督856年,建城以来第1607年,洛塔尔之子路易成为奥古斯都以来第76任皇帝,并统治了24年。”[3](p.737)但是在皇帝宫廷之外,“罗马建城纪年法”的用途非常有限,主要是在抄录罗马史时用到,超出罗马史范围的基督之前史事则往往用基督教的其他纪年法,其中最著名也最常用的就是所谓“世界纪年法”。 二、“世界纪年法”的兴起 在比德之前,教会作家有近五百年编纂历史的经验,但都没有采用基督纪年法,而是沿用“建城以来多少年”纪年法;至于罗马建城之前的世俗历史则采用“建城之前多少年”,大抵以迦勒底人和埃及史为最早。但基督教徒承继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有用“亚当以来”进行纪年的习惯。公元1世纪犹太作家弗拉维·约瑟夫写作的《犹太博古录》就是从亚当开始讲起,使用“世界纪年法”,即“世界多少年”(Anno Mundi是其简写形式,全称为Anno Ab Origine Mundi,ab Exordio Mundi,字面意思为“世界起源以来多少年”)。约瑟夫被视为基督教名家之一[4](p.18)。3世纪的基督教史家阿非利加的作品虽然不传,但从9世纪史家乔治·申克洛斯对其作品的大量引用来看,他也是从亚当开始叙述的[5](p.3)。4世纪之后,由于“教父史学之父”尤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260-340年)和杰罗姆的推广,“亚伯拉罕纪年法”使用较为普遍。在《编年史》中,这两位作者将所有重要地区的历史年代依据基督教年表加以排列,从第一位义人亚伯拉罕出生、第一位人间国王亚述王尼努斯第43年开始,整理出最初的普世纪年换算体系。这种局面大概也是因为“亚伯拉罕以来”的纪年在各种《旧约》文本中差别不大,而从创世到亚伯拉罕之间,当时两种权威性文本“希伯来本”和“七十子本”相差千年。 此后“世界纪年法”更占上风。这大概是由于基督教会越来越强调原罪,因此依据《圣经·旧约》来推算亚当以来的年表。也可能与基督教对世界末日的教义有关。4世纪晚期教父奥古斯丁将亚当以来的历史分成六个时代,对应于上帝6天创造世界的活动。他说:“如果我们把在《圣经》中看到的‘日’理解为指一段时间的时代,那么这个安息日的性质会向我们更加清晰地显示,因为到那时就可以看出安息日是这些时代中的第七个时代了。第一日是第一个时代,从亚当延伸到大洪水;第二日从大洪水延伸到亚伯拉罕……”[6](pp.1160~1161)公元5世纪初历史学家奥罗修(Orosius)遵照奥古斯丁的吩咐写作《反异教史七卷》,他认为自创世到第一位国王尼努斯共3184年[7](pp.4~5)。 作为最为宏大的编年体系,“世界纪年法”整合了此前所有的编年体系,如“亚伯拉罕以来多少年”、“大洪水以来多少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多少年”等等,也包括了“罗马建城”纪年法。 “世界纪年法”在拜占庭帝国一直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基督教世界史中使用较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当数9世纪瑟奥法尼(Theophanes)在乔治·申克洛斯遗作基础上创作的编年史,被称为“世界年鉴”(Anni Mundi),从创世一直记述至“世界第6305年”,即基督813年(13)。普通的历史作品还是遵循奥林匹亚纪年或者皇帝纪年,在皇帝登基之时纳入世界纪年。由于拜占庭帝国的推广,“世界纪年法”影响及于东欧。由于起始年份不同,主要形成如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亚历山大里亚世界纪年法,将世界被创造的年份设定为公元前5493年,据说由埃及僧侣帕诺多鲁(Panodorus)第一个使用,后被东正教会采纳,因此也被称为“希腊教会纪年”;第二种是尤西比乌(Eusebius)世界纪年法,将始点定于公元前4228年;第三种为犹太人世界纪年法,将上帝创造世界定于公元前3761年;第四种为君士坦丁堡纪年法,以公元前5508年作为始点,瑟奥法尼就使用这一纪年法。直到18世纪,“世界纪年法”仍为俄罗斯等国家所采用。这些不同纪年都有着深刻的基督教神学含义,而且彼此间争论不休。 在西欧,西罗马帝国消失后,诸蛮族王国兴起,蛮族王国的历史多起自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其史书中较少涉及此前史事,因此很少用到“创世”纪年法和“罗马建城”纪年法。但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当需要涉及创世以来史事,尤其是在计算年代总数时,还是非使用“世界纪年法”不可。6世纪都尔主教格雷戈里在所著《法兰克人史》(Historiae X)第一卷结尾有言:“所记始于创世,止于神圣的马丁逝世,共计五千五百九十六年。”(14) 世界纪年法具有宗教功能,即提醒人们世界总共过去了多少年,这使得这种纪年法一直为中世纪史家所熟悉,尤其在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和编年史(Chronicon)中更常见,如格雷戈里在编订都尔主教名单时说:“我并没有像编年史那样把总数计算出来。”[8](p.55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