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现代生态边疆变迁的人为干预时期 近现代阶段的生态边疆变迁,因战争、社会制度、政策、思想意识的冲击及影响,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迅猛发展的近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疆界的变迁造成了巨大冲击,干预并强制分隔、改变生态边疆线的状况成为生态边疆变迁的主旋律。 20世纪后,战乱频繁,人口急剧减少又迅速飞增,近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生态环境的发展、变迁轨迹受到国家制度与政策、人口、社会经济、新兴科技、交通、通讯、教育、思想文化的极大影响而发生巨变,生态边疆线的存在及发展方向由此改变。一些地区因生态环境及植被分布区的剧烈变迁,生态边疆变得模糊、混乱。同时,异域生物大量、频繁地引进,物种入侵日渐严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让人们始料未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日益增大,进一步模糊、混淆了生态疆界,威胁到本土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发展。此期生态边疆的变迁可分为4个时段。 第一是1900-1950年人为干预导致生态边疆初步改变期。这是近现代科技逐渐推广应用并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力度的时期。持续不断的战争、社会动荡及国民政府的边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生态边疆因之发生了巨大变迁;橡胶、可可、咖啡、桉树、烟草等经济作物在南方地区的广泛引进及推广,成为本土生态区里的新兴强势物种,打破并模糊了生态边疆的天然分界线。 第二是1950-1979年人为干预加大导致生态边疆破坏期。因国家制度与经济政策的推行,如大炼钢铁、“大跃进”等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生态环境受到了自明清以来的第一次大破坏,生态边疆线发生了巨变,很多地区因森林植被的消失,生态边疆线随之消失。同时,随着经济、技术、交通、通讯等的发展,非人为原因造成的物种入侵现象逐渐凸显,如生长繁殖极快的紫茎泽兰科等植被的自然入侵,本土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自然生态边疆线开始被打破。此期的入侵物种多见于植物,入侵动物及其对生态疆界的改变还未凸显,但因经济作物引种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其对生态环境及生态边疆的冲击及破坏性后果被掩盖,成为下一阶段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肆无忌惮地借助科技手段引进异域物种的推力。 第三是1980-2000年人为干预引发生态边疆急剧变迁期。在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中,以生态、资源换发展成为各区域的主要模式。制度、政策的调整及人口的急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各地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因现代高科技的介入,生态系统急剧改变。早期生态疆域里的植被及其他生物种类、数量纷纷减少乃至灭绝,新的异域物种不断被引进,从水里的鱼类、龟、螺、虾等水生动物到植被、爬行动物等一系列陆生生物不断地在人们无意识状态下入侵,生物的自然分布区域逐渐淡化,生态边疆线模糊、断裂甚至消失。而疆界的打破导致了区域物种构成、景观面貌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物种减少及灭绝趋势加速,本土生态系统日益脆弱化,引发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灾难。 第四是2001年至今生态边疆的消失及重构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大,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决策、措施及经济发展的诉求、不同组织及集团的利益追求,使以资源换未来、以环境换经济的发展模式大行其道,生态破坏及环境恶化的速度呈几何倍数在增长,本土生态系统受到进一步摧残。物种的肆意引进扩大了物种入侵的通道,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对外来物种的普查发现,中国自然入侵物种仅占3.1%,其余均为有意或无意导致的人为入侵,③入侵物种对环境的冲击及生态系统的破坏、摧毁力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故部分热带植物被移植到寒温带,寒带、温带的生物大规模移入亚热带、热带,人为打破原有的生态边疆线并构建起新的边疆线,引发了自然生态边疆线的混乱甚至消失。 因此,自20世纪初中国进入近代化轨道后,生态边疆就随着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变化、混乱、模糊。在当代全球化的生态巨变中,自然生态边疆遭到人为力量的巨大破坏并消失殆尽,引发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危机,生态边疆线的重建就成为区域生态恢复及本土生态系统重建中的首要任务,即构建具有防护作用的生态边疆线并成为防范物种入侵的警戒线,就成为现当代重建本土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二、传统生态边疆形成的自然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