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冷战下中西史家的首次接触:1955年莱顿汉学会议试探(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史哲》2015年第1期 陈怀宇 参加讨论

    五、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中的会议情况
    莱顿汉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外学者第一次共聚一堂,讨论学术,所以在多位与会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另一位与会者费正清晚年也回忆了这次会议。1982年,参加过莱顿会议的美国学界代表费正清在晚年回忆录中也特别提到了这次汉学会议和中国学者见面的情景。不过,从他的回忆来看,也带有很强的选择性。在本文讨论的若干中外学者之中,他是唯一一位特别提到青年汉学家会议举办缘由的人。他略述了莱顿汉学会议举办的缘由:
    在莱顿召开的是第八届年轻汉学家代表大会,会议地点设在位于城边一座环有护城河的中世纪的古堡里,这座古堡当时已被改建为一个青年旅馆和会议中心。那些年轻的汉学家们其实都已是中年人了,他们之所以选用这个会议名称是为了避免邀请那些年长资深的汉学专家和其他知名学者来参加会议,否则这些人恐怕会垄断整个会议的发言。(32)这段话向读者解释了为何会议取名为青年汉学家会议,实在是为了怕老一代垄断会议发言。费正清回忆录也提供了青年汉学家会议主要推动者的名单,主要包括剑桥的范登司普连克、杜希德、龙彼得,巴黎大学的白乐日,慕尼黑大学的傅海波,布拉格大学的普实克和汉堡大学的傅吾康。这些人当中,从当时的合影来看,至少范登司普连克、龙彼得、白乐日、傅海波、傅吾康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另外还包括何四维与谢和耐。
    与牟复礼类似,法国学者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年生)当时也是年轻人,莱顿汉学会议举办时。他正在跟戴密微做博士论文。1956年他在河内法国远东学院出版《五至十世纪中国社会中佛教之诸经济面向》(Les Aspects économiques du bouddhisme dans la société chinoise du Ve au Xe siècle)一书(33),正式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任教。周一良先生的回忆录没有提到他。这有点奇怪,因为谢和耐当时正在写佛教社会史的论文,而周先生在哈佛完成的博士论文也是有关中国中古佛教史的。况且周先生的导师叶理绥继承的是法国东方学的传统,是伯希和的学生。
    费正清在回忆录中也特别谈到了翦老和周先生,不过他对翦老和周先生的描述有些奇怪,竟然记错了周先生的专业。他回忆的重点是翦老和白乐日之间的冲突:
    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两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家——一位是已上了年纪的翦伯赞,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写了一部通史(34)。还有一位是曾在哈佛学习过的宋史专家周一良,他那时在北大修改和编写教科书。有一次在会议讨论发言时,欧洲的权威学者巴拉斯(即白乐日)不住地向翦老先生摇指头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翦老先生对他这种教训式的态度极为反感,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我们不得不为这种冒犯人的西方式的辩论态度向他道歉,以消除他的愠怒。我们解释说,在谷登堡以前,欧洲人在自己的大学里已经争论了好几百年,而中国的学者们在此期间却一直在使用纸张、印刷和出版书籍。(35)
    费正清说周先生是宋史专家明显有误,不知道他从何处得知的消息。那个时代,一般略了解周先生的学者都会认为他是魏晋南北朝史专家。费正清没有提及他和周先生在会议下是否有交流。从周先生的回忆来看,他是回避美帝国主义学者费正清的,而且他不久前刚刚在《历史研究》撰文批判胡适时附带说到费正清是文化特务。我们不清楚莱顿会议时费正清是否已经看到周先生这篇批胡适的文章。可能不一定看过,毕竟他不像杨联陞那样关注中国国内发生了什么,何况这种文章也不是严肃的学术论文,不一定会引起他的注意。他当时在美国也只是刚刚摆脱麦卡锡主义的影响。费正清提到了白乐日和翦老有关中国史学由谁书写、怎样书写的争论,这事倒是在其他记录中得到印证,比如我们下文将看到《翦伯赞传》中有关于翦老和自乐日争论的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回忆录中也专门谈到,他当时问翦老和周先生中国打算如何来防止人口过剩。两位中国学者回答说:所谓“人口过剩”是“马尔萨斯和帝国主义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都是由人的劳动力创造的,因此对我们来说,人口越多越好”。随后费正清带有挑衅性地在回忆录中评论道:“我始终没有忘记这次和他们的交谈。中国的人口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在1950-1980年的三十年中翻了一番,而经历了毛泽东的革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几乎是原地踏步,没有什么提高。马克思的反马尔萨斯主义的理论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可笑的失败。”这个评论发生在80年代初,也是在费正清1972年随尼克松、1979年随蒙代尔两次访华之后,正是因为他目睹了中国三十年的人口变化,才会始终记得这次在莱顿与中国学者的交谈。这样的细节,正是我们从周先生的回忆录和短讯都看不到的信息。中美学者在国际汉学会议上就人口问题直接交锋,这可能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因为会议在西欧的莱顿召开,翦老和周先生赴会可说是深入“白区”,翦老回答费正清的质疑带有很强的防卫性则完全可以理解。
    很可惜,翦老参加完会议回国后没有专门发表文章介绍这次莱顿会议。翦老弟子张传玺教授编著的《翦伯赞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参考了周先生在《历史研究》上的短讯,介绍了会议的大致经过,但也提供了周先生、费正清回忆录中没有的信息,比如翦老和白乐日之间、翦老和费正清之间的争论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