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冷战下中西史家的首次接触:1955年莱顿汉学会议试探(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史哲》2015年第1期 陈怀宇 参加讨论

    六、结语
    这次会议上中外学者之间的争论可谓是冷战学术史上第一次交锋。铁幕落下后,中外学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也导致他们分化成不同学术阵营(43)。在莱顿会议上,很明显,意识形态上分属两个阵营的学者在学术上也各自支持自己阵营的学者,西欧共产主义学者想结交中国共产主义学者,比如秦瑞、谢诺等人一直试图接近翦老。翦老当时在中国史学界位高权重。出国带着团结和统战帝国主义学者的任务,所以不但与秦瑞、谢诺等人来往,也对牟复礼等美国学者表现得比较友好。翦老所发表的会议论文,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色彩较浓,学术价值有限。很可惜,以目前所见资料而言,现在已经看不到翦老当时对西方学者论文的学术评价。
    从牟先生回忆录来看,翦老在莱顿会上并非一个刻板的学术官僚形象,看起来不失谨慎、和蔼,与西方学者打交道也并非刻意保持距离,而是表现得比较主动。当然,牟先生曾留学金陵大学,对中国充满感情,晚年对中国学者的回忆多少带有了解之同情。他对周先生的看法也比较公允、平和,理解周先生的处境,对周先生在莱顿刻意回避他也并无怨言。他也对翦老表现得很友好。在会上一直陪着翦老。牟先生无疑称得上是中国学者的朋友。
    但从费正清的回忆录来看,翦老那根阶级斗争的弦当时绷得很紧。费正清的经历、个性与牟复礼相当不同。费正清在美国外交界、情报界服务多年。他去莱顿之前。正受麦卡锡运动的牵连。当时左、右翼学者之争席卷美国学术界,这样的政治局势对费正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使得他面临与牟复礼非常不同的局面。尽管80年代这些已成往事,但他1972、1979年先后两次随美国总统、副总统访华,一生与政治结缘,所以对莱顿汉学会议的回忆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立场。虽然莱顿汉学会议是一次学术会议,而费正清的回忆却明显带有政治色彩,这正是记忆具有选择性的特点。相比之下,牟先生当年在莱顿是青年学者访学,未介入政治,其回忆录则基本上是晚年个人的一些感怀,没有很强的政治表达。当时翦老和周先生在莱顿汉学会议发表的论文本身学术价值非常有限,但仍不失为现代学术史、思想史资料。
    从莱顿汉学会议上的争论来看,当时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中外学者特别讨论了以下若干问题: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中国的学术自由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历史由谁来书写的问题。中国学者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来对中国历史进行分期。费正清认为中国也存在潜在的人口问题。不过,西方学者显然也在会议期间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争论,比如他们批评中国存在学术不自由的问题,并担心马列学者可能会把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胡适等人排出在中国历史书写对象之外。无论如何,他们当时已经注意到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特别是对胡适的批判对于正常学术活动的威胁。翦老和周一良显然对这些问题主要站在政策性立场上进行了反击。这可能是冷战学术史上相当有意味的一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