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专门史与整体史 >

构建太平洋共同体的失败努力:太平洋国际学会的活动与影响(1925-1945)(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 王立新 参加讨论

    在太平地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美国政府的努力中,也反映在很多个人和民间团体,特别是那些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人士的思想中。1923年,檀香山基督教青年会倡议太平洋沿岸各国青年会召开一次会议,“从基督教的观点讨论太平洋各民族的问题,并筹划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试图把檀香山地区不同种族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实现和谐共处的经验向整个太平洋地区推广。倡议发出后得到太平洋各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积极响应。1924年9月,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菲律宾和朝鲜八地的基督教青年会派代表举行预备会议,会上有人提出纯粹以基督教之观点讨论太平洋问题太狭隘,各国的经济政治问题亦应加以讨论。与会者于是决定把会议变成一个超越基督教视野的泛太平洋地区的国际会议,研究国家间的“交往和冲突,培育理解与合作”,并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会议的筹备和组织。会后发表的声明指出,太平洋地区不存在“旧世界诸大陆历史上一直存在的古老偏见和仇恨”,“几乎是一张白纸”,因此“可以书写世界历史新的一页”。(12)1925年2月22日,会议筹备者在纽约的耶鲁俱乐部开会,来自宗教、新闻、商业、学术和教育等领域的38位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13)这些来自美国东北部和西海岸(包括夏威夷)的国际主义者认为,要想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仅召开一次会议是远远不够的,在美国拒绝加入国联的情况下,需要在太平洋地区成立一个永久性国际非政府组织来加强太平洋各国民间精英之间的联系与友谊,讨论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问题。(14)随后,会议的召集机构——设在夏威夷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将该组织命名为“太平洋国际学会”。(15)
    1925年6月30日至7月l4日,太平洋国际学会在檀香山召开成立大会,来自美国本土、夏威夷、日本、中国、朝鲜、菲律宾和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的正式代表和非正式代表145人出席了会议。(16)除安排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会上分别阐述了本国对太平洋问题之看法外,会议还举行了多场圆桌讨论,涉及议题包括:移民与种族关系,太平洋各国的生活标准,处理太平洋问题的方法,教育机构对促进种族间和国家间相互理解的贡献,国际合作的方法,宗教在解决太平洋问题中的作用,耶稣、佛陀和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种族间和国家间关系的应用,外国传教士在不同民族交流中的作用,宗教与教育问题,远东地区工业化的后果,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治外法权问题,海关控制权、关税修改与外国贷款,太平洋各国经济、商业和金融政策,太平洋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机构的组建,太平洋地区的裁军等。(17)会议宣布太平洋国际学会(当时在中国称为“太平洋国交讨论会”)作为永久性组织成立,该组织“系由关心太平洋各国邦交大势之男女人士组织而成。其集会及一切活动,并非代表任何国之政府或其他法团,完全系个人自由的行动,意在促进沿太平洋各民族之福利与安宁”。(18)也就是说,学会完全是一个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会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中国、日本、朝鲜、新西兰、菲律宾分别建立了国别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成为学会的团体会员。后来法国、荷兰、苏联(短期)、缅甸(短期)、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也成立国别理事会加入学会。1927年太平洋国际学会在檀香山召开第二次会议,制定了学会的章程,根据该章程,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太平洋各民族之状况以改善相互之关系”。(19)学会的组织机构包括:(一)指导机关“太平洋理事会”(Pacific Council),由各国别理事会派一名代表组成。会议选举斯坦福大学校长雷·威尔伯担任太平洋理事会主席,日本银行行长井上准之助(Junnosuke Inouye)为第一副主席,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David Yui)为第二副主席,夏威夷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夏威夷商会前会长、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弗兰克·阿瑟顿(Frank C.Atherton)为司库。(二)办事机关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由约翰·戴维斯为总干事,查尔斯·卢米斯(Charles Loomis)为助理总干事。(三)参事会(Advisory Committee),由太平洋理事会委派,以襄助总干事,为学会工作提供建议。
    国际秘书处一开始出版学会通讯(Institute News Bulletin),1928年通讯更名为《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在中国称为《太平洋月报》),由伊丽莎白·格林(Elizabeth Greene)担任编辑,为半新闻、半学术性杂志。《太平洋事务》的栏目有:论文、短讯、转载、书评、图书节录和摘要以及译文等。美国理事会则于1932年开始出版学术杂志《远东观察》(Far Eastern Survey),主要刊登有关经济事务的消息和文章。《太平洋事务》和《远东观察》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关于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英文信息来源。
    太平洋国际学会不是一个外交机构,也与政府政策没有任何正式的关系,“其性质是教育性的而非政治性的”。学会也“不为紧迫的政治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或游说政府官员接受其制订的方案,不吸收官员加入学会。太平洋国际学会“只提供一个交换思想和主张的论坛”,对政策的影响在于政府官员吸收了讨论中提出的思想或学会的讨论影响了公众舆论。(2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