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2-14世纪英格兰人朝圣活动考察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 张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朝圣是中世纪基督教最基本、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朝圣具有追求“神圣”的丰富内涵,其理性与非理性共存的悖论,是中世纪基督徒宗教情感诉求的典型特征,人们在“跨越地域”的长途旅行后,得到心灵和身体的双重净化。在12-14世纪,英格兰君主对朝圣活动尤为重视,并身体力行。一方面,他们通过领地巡游的机会,前往英格兰各圣地朝拜圣徒,表明其虔诚之心,为民众树立信仰的榜样;另一方面,通过捐献土地、金银、珠宝等,建立与教会的良好关系,并利用教会稳定民心。值得注意的是,朝圣不是英格兰君主的专利,普通的民众也是热心的参与者,特纳将这一特点称为“群体统一性”。后者的朝圣既是信仰的行为性表达,又是试图使神性服务于世俗目的的实践。英格兰社会层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朝圣的需求无非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然而,朝圣外延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宗教的界限,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人们区域外的交流,改变了相对静态的生活方式,而且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地域和文化的认同。 
    【关 键 词】中世纪/英格兰/朝圣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16世纪英格兰民众行为模式的研究”(11BSS016)。
    【作者简介】张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朝圣是基督教的一项重要活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时期,朝圣已经被理解成祈求上帝恩典的仪式。①进入中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不断增强,朝圣受到教会和世俗政权更多的鼓励,成为一种时尚的宗教活动。西方史学界一向重视对朝圣问题的研究,不同时期都有成果问世。2000年以来,对朝圣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评价:特纳(Victor Turner and Edis Turner)的“域限跨越”以及“群体统一性”②的经典看法受到挑战;尼古拉斯·文森特(Nicholas Vincent)③和伊门·达菲(Eamon Duffy)④等新派代表的观点为中世纪朝圣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森特关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政治管理和生活方式与朝圣之间的关系,扩大了朝圣研究的视野。达菲则将重点放在英国入朝圣的地方性和地方圣徒的塑造中,强调中世纪后期英国朝圣特点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越来越重视研究中世纪英国的宗教问题,涌现出一些颇有见地的成果。彭小瑜力图在教会、教会法以及中世纪欧洲社会三者之间找寻到各自依存的理由,对传统概念和学术成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⑤;刘新成探讨了中世纪修道院改革,深入分析了修道院在世俗社会生存的困境,强调精神追求与世俗社会之间的矛盾使得修道院的改革仍然难以实现超越。⑥同时,基督教中的朝圣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刘城在论述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时指出:教会借助于其强制性,要求教徒出席礼拜仪式,实现对社会日常生活的规范管理。正是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导致了世俗身份的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对教会的依赖,也为日后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笔⑦。肖明翰以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的角度探讨了14世纪英国的宗教情绪,指出教会由于严重腐败和卷入世俗政治冲突,遭到教会内外的强烈批评,以致改革的呼声不断。同时,一些俗人的宗教热情却更加高涨,这种具有悖论意义的阐述正是当时英国现实的反映⑧。郭建淮则论述了圣殿骑士团的最初职能——保护朝圣者和保证朝圣道路的安全,以及占领圣地后而不断上升的政治职能,并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逐渐扮演起银行家的角色。⑨张日元研究了中世纪晚期英国圣徒崇拜特点的变化,认为民众从极端依赖圣徒逐渐开始关注自己,具有了自我取向与现实取向,是英国民众宗教信仰“个人主义”倾向的典型反映⑩。
    既往研究关注了中世纪英国宗教的不同层面,但是,早期英格兰的朝圣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12-14世纪英格兰人的朝圣活动,研究其朝圣的精神性和物质性特征,并探讨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旨在为深入了解中世纪英国社会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