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宋月红:起草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思想史料整理与研究(10)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京)20 宋月红 参加讨论

    四、关于决议文本史料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文本史料,包括起草决议的过程稿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文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一决议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宣传领域形成学习、研究和阐释决议的局面。
    决议过程稿不仅是决议起草工作的文献记录,而且集中反映了党在决议起草过程中关于党史国史若干问题的思想认识过程。由于决议起草思路几经调整,起草内容反复修改,过程稿存档未公开,决议过程稿的全貌,包括讨论和征求的意见和建议是怎样的,起草和修改时又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以及形成多少过程稿,每份过程稿的内容又是什么等等,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但经过30多年的研究,起草工作的基本脉络和过程稿的内容要点,已有了一个大体清晰的轮廓。
    关于决议起草的经过。在决议发表后不久,邓力群于1981年7月7日和8日在驻京部队师以上干部大会上作学习决议的辅导讲话(69),其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决议起草经过和主要内容;如前所述,龚育之在1981年7月青岛市领导干部会上作学习决议报告中,也介绍了决议起草的大体经过。之后,《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和《邓小平思想年谱》《邓小平思想年编》的出版,为研究决议及其起草经过提供了基本文献史料;《胡乔木谈中共党史》的出版则丰富了有关具体史实。2001年6月12日,龚育之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20周年座谈会”上对决议起草工作作了回忆,《百年潮》2001年第6期发表了龚育之关于决议起草的访谈录,又提供了一些史实。他根据讨论的过程,认为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前,决议有五次讨论稿,即1980年6月送中央书记处稿,1980年10月提交全党4000名高级干部稿,1981年3月31日发给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一些老同志稿,1981年5月提交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稿,1981年6月提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稿。此外,陈群、孙东升在《党的文献》2001年第5期发表了《陈云与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主要阐述了陈云参与决议起草的过程及其贡献与作用;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了程中原、夏杏珍著《历史转折论——从遵义会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运用了一些档案和访谈材料,描述更加具体,推进了对于决议起草经过的研究。胡乔木、邓力群和龚育之分别作为决议起草小组的负责人、联络者和成员,亲历并见证了决议起草的过程;陈群、孙东升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程中原则是《胡乔木传》编辑组的副组长,在研究中查阅了有关档案。他们关于决议起草经过的介绍、回忆和研究应是可信的。
    根据文献史料和研究著述,从整体来看,决议过程稿具有如下基本情形。1980年2月20日,起草小组完成“仅供领导参阅”的《〈决议〉提纲(草稿)》。这份提纲包括“前言”“从建国到八大”“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和“主要经验教训的总结”。6月,起草小组送中央书记处讨论《〈决议〉草稿》。邓小平认为,此稿不行,没有很好地体现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要求,要重新来。8月8日,起草小组正式将决议定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但这个稿子没有写完整。9月10日,起草小组完成补充完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未定稿)》。此稿为中共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稿。胡乔木起草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基本总结,是决议的备选部分,起初未写入后来“四千人大讨论”讨论稿,由胡乔木于10月6日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审批,后修改一稿,于10月10日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审阅。在此基础上,决议形成“供党内高级干部讨论稿”,也即征求意见稿。此稿分发给中央党政军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分头组织讨论。此次讨论史称“四千人大讨论”。此外,当年中共中央党校学员1500人左右也参加了此次讨论。在“四千人大讨论”的基础上,起草小组于11月22日修改完成决议讨论稿修改稿,写入了胡乔木起草的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基本总结。1981年2月3日,起草小组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修改完成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审阅稿,并于2月10日修改完成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年的基本总结。3月初,胡耀邦牵头,另写出《口头汇报提纲(草稿)》,并拟将决议题目改为《关于建国以来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就是起草决议的“第二个方案”。3月间,起草小组根据陈云的意见,在决议稿前加写了建国前28年的历史,形成送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一些老同志的征求意见稿。5月15日,起草小组完成征求意见稿修改稿。第二天,起草小组完成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的修改稿,随后交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6月4日和11日,起草小组完成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修改稿两稿。6月1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则通过提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审议稿。其中,决议稿第一部分的标题由“前言”改为“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审议,并征求参加“四千人大讨论”的中央党政军机关近1000人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于6月26日完成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审议的决议草案。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决议草案。7月1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公开发表了决议全文。决议由八个部分构成,依次是“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和“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决议的精神实质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从决议的起草工作情况看,以上只是决议过程稿的主体。决议起草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并经反复修改。龚育之在接受访谈回答决议“一共搞了几稿”时说:“无数次稿。这不是夸大其词,是没有法子计算次数。”(70)因此,修改稿的发掘和整理,还有一定的空间。
    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史国史的光辉历史文献。它的酝酿、发起、起草与通过,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史料分布集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而,目前关于起草决议的思想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仍然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有的史料还只是线索性的,甚或空白。整理和研究这一思想史料,除了以关于邓小平、陈云和胡乔木等在决议起草工作中的思想史料为基础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发掘胡耀邦、李先念、彭真、李维汉和黄克诚等在决议起草中思想活动的史料,系统整理决议起草工作的文献档案,以及决议起草过程稿和参加决议起草者的日记、工作笔记和回忆等,并与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相联系,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党史国史的论述相结合。同时,在丰富而翔实的思想史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史料学研究,以史料和史料学建设,促进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研究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