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10)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 李永进 参加讨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实现了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首先是政治性话语,但又突破单纯的革命宣传与政治说教,内在地包含了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成为政治、大众与学术话语的有机统一。这种融合统一对当代中国的话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是为了争夺革命的话语权,领导广大民众进行革命,其主要内容属于政治话语的范畴。例如,毛泽东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科学概念,并规定了其“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政体等,这都是政治性的话语表达。这些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话语框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70周年、80周年、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都提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内容。(61)毫无疑问,这些话语直接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另外,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设计,也沿用和发展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构建模式。(62) 
    第二,生动鲜活的大众话语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语言载体。针对宣传工作中部分政治话语生硬晦涩,不能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掌握的问题,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提出:“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63)整风运动时,毛泽东又撰写了《反对党八股》一文,要求全体党员学习群众语言,以人民群众的话语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治主张,做到“有的放矢”。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吸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素材,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语言形式。大量成语、老话、俚语、俗语的运用,使原本严肃的革命斗争和枯燥的政治宣传变得生动活泼,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话语转化为一般群众能够理解掌握的大众话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第三,学术话语的使用,增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强调科学的革命态度是“实事求是”,并且指明真理的评价标准,即“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64)体现了科学的认识论。在国家学说领域,毛泽东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国家形态,对国体和政体概念作了严格界定,创造性地提出以各级国民大会作为政权的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宝库。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特别是政治学、历史学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主流话语,都不同程度受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影响。以历史学为例,现有的历史教科书及大部分近现代史专著,对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历史分期、革命的领导阶级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孙中山、鲁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基本都继承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话语,是其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另外,像“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6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66)等话语表达,早已成为我们在学术研究中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总之,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建构起的中国革命话语体系,其话语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形式则是民族的大众的表达方式。它的创立和发展,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话语表达的角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转化。通过这一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牢牢扭住了中国革命的话语权,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是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对当代中国的话语方式仍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