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 李永进 参加讨论

     (三)“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社会形态问题上的话语创新,它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又是中国革命“两步走”过程中必要的过渡环节。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毛泽东较为系统地阐释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的科学内涵。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38) 
    毛泽东从国体和政体两方面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39),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即是一个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分子的革命联盟的民主共和国。”(40)所谓政体,则是“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41)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毛泽东提出要采取“民主集中制”,因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42)这种政权的组成形式,可以采取“国民大会、省民大会、县民大会、区民大会直至乡民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大会选举政府。”(43)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话语在吸收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科学内涵,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话语雏形。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44)“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45)这与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三大经济纲领”(46)具有思想理论和话语表达上的一致性。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同时也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从“文化革命”的历史任务和新文化的本质特征两个层面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行的解读与诠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表现在文化领域,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在中国的统治,“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47)因而,从革命的历史任务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而由于文化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所以“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是“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是“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的文化;它反对封建主义,所以“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文化;由于文化革命的主体是人民大众,所以“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48) 
    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所构成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社会形态的论述中不曾出现过,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的话语创新。它准确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是“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总体设计与宏伟蓝图。(4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