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 李永进 参加讨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批判地继承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创立并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说。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方针,当作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年12月发表的《〈民报〉发刊词》中,他进一步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在1924年初召开的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增加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毛泽东将前后变化发展了的三民主义区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他认为“新三民主义”,就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共产党人“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的政治原则。(11)毛泽东将三民主义中“唤起民众”、“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合理内核和话语内容,批判地借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中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孙中山在其晚年逐渐认识到工农大众对革命的巨大作用,确立了唤起民众、依靠民众的政策。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分析了民众的重要性:“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发抒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12)孙中山在其国事遗嘱中,更是明确指出:“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中,“唤起民众”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话语。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总结为:“根本就是‘唤起民众’这一条道理”,“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战胜封建主义”。(14)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孙中山认为“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是造成经济组织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要消除这种不平等,应当“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15)对于企业中那些“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16)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又对其加以完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在土地问题上,新民主主义经济主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现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在资本问题上,由于中国的发展还十分落后,所以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必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17)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在革命原则上有基本的一致性,但“我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特别是孙先生死后这二十年中中国革命的发展,使我党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及其实践,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18)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既吸收了三民主义的合理内核,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完成了对它的超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