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改革开放以来民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述评(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 李佳佳 参加讨论

    三、新世纪以来对民国时期农村调查的整体性及典型性研究
    新世纪以来,民国时期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总体研究与典型研究齐头并进,其中总体性梳理的文章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梳理,二是对民国时期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农村调查进行梳理。
    以时间为线索的梳理有侯建新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述评》、张泰山的《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成果回顾》和郑清坡的《试论民国时期农村调查的兴起与发展》三篇文章。
    侯建新的文章对民国时期20年代至30年代,尤其是1925年~1935年10年间的农村调查活动加以评述,文章主要梳理并分析了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的农村调查、以陈翰笙为代表的农村调查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农村调查和国民政府的农村调查活动①。张泰山的文章按照学院派、乡村建设派、研究机构、国民党政府、日本五类调查主体进行梳理②。郑清坡按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乡村建设派、政府机关、共产党、日本六个调查主体对农村经济调查进行梳理③。这几篇文章的可贵之处是介绍了调查成果的特点,对比了调查成果的优劣,并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虽然在内容上有重叠之处,但也有新的补益。
    民国时期外籍人士在中国的农村调查同样受到学界的重视。对外籍人士农村调查的梳理成果有李金铮和邓红合著的《另一种视野:民国时期国外学者与中国农村调查》和李巨澜的《20世纪上半期日本在中国农村惯性调查述评》两篇文章。
    李金铮清晰地勾勒出了外籍人士的农村调查脉络,指出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在调查的时间上国外学者比中国学者入手早;在调查的地域上外籍学者调查的范围广,历时时间长;在经济和知识储备方面外籍学者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材料,分析了外籍学者的调查目的、调查区域、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与调查意义,通过与中国学者的农村调查作对比,使读者对民国时期的中外农村调查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意义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就中外学者的调查目的而言,作者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目的不同,国外学者农村调查的目的有两种,一为纯粹认知型,二为认知型和改造型兼而有之。中国学者农村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改造型。其次,国外学者主要展开以村庄为基点的区域性调查,中国学者则更加强调区域的典型性。再次,外国学者以社会结构和农业技术为主要调查内容但也兼顾土地问题,只不过有所侧重。中国学者的农村调查体现了改良派与革命派两种不同的政治思想,既有与国外学者吻合之处,也有龃龉之隙。其中像马克思主义学者就与外国学者体现了不同的调查旨趣。最后,在调查方法上,外国学者所赖者唯在一般绅董之提倡与领导,故所借之力不外乎当地董绅、学校领导、学生等关系;中国学者多借助地方官员或亲朋关系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侯建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
    ②张泰山:《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成果回顾》,《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③郑清坡:《试论民国时期农村调查的兴起与发展》,《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第1期。
    ④李金铮、邓红:《另一种视野:民国时期国外学者与中国农村调查》,《文史哲》200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