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澜的《20世纪上半期日本在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述评》①一文,梳理了日本自1900年以来至1945年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的始末,分析了其调查的原因和特点,指出日本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有四个特点。第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即为侵略服务、巩固侵略权益;第二调查遭到了中国民众的自发反抗和抵制;第三调查具有学术属性与先进的理论模式;第四调查成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②。与1991年曹幸穗的《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一文相比,李文补充了满铁对台湾的调查内容。 新世纪以来,对民国时期主持农村调查的典型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毛泽东、陈翰笙、卜凯和李景汉等人。其中关于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成果最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基本上每个十年都有较多的成果涌现,其中关于农村调查研究的有40余篇和孙克信等编著的《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一书,2000年后大概有20多篇③,这些文章涉及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农村调查,通过对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理论、研究方法、意义以及与陈翰笙和当时的职业社会学家的农村调查加以比较,来揭示毛泽东农村调查的重要历史意义。对陈翰笙的农村调查研究成果也比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对卜凯和李景汉两人的研究成果基本程均衡之势,且多集中于2000年以后。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主持民国农村调查的人物研究有所突破。例如关于陈翰笙农村调查的研究成果已有多篇④,主要是对陈翰笙的农村调查加以梳理并阐释其意义。李章鹏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农村调查的历史考查》可以作为代表。李章鹏梳理了陈翰笙农村调查概况,指出了其调查特点:一是意图以精确的调查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作一科学分析,并对当时席卷全国的农业危机作一深切诊断;二是调查内容围绕生产关系展开,主要以生产关系为考察中心,但不局限于生产关系;三是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⑤。该文指出陈翰笙的另一贡献是对五类农户的划分,文章分析,陈翰笙的分类标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由兼顾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富力与租佃关系,再到基于富力而同时参照雇佣关系。文章还指出了陈翰笙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的动态过程,即基于无锡和保定调查,陈翰笙得出了中国是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即纯粹的封建已经过去,纯粹的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正处在转变时期的社会。该文对陈翰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农村调查结果为什么同时也被国民党政府所引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国民党政府也急需探明当时农村危机的原因,二是国民党政府出于解决农村危机之需而没有因意识形态之不同封杀陈翰笙的调查。文章最后对陈翰笙的调查给予评价,指出其调查对中国社会调查史、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张雪英梳理了陈翰笙先生对中国农村进行研究的理论起点、理论核心和研究路径,及对研究当代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⑥。 关于卜凯的农村调查研究同样集中在新世纪以后⑦。盛邦跃在《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再认识》一文中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卜凯的调查及其成果缺乏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承认。针对这一状况,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卜凯的调查成果具有实证性、客观性和代表性。作者从统计口径的不同,依据农民耕种土地的产权不同,将农民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农场三种群体,指出卜凯的调查目的即通过对不同阶层的农场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来研究、寻找提高农场生产经营效率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改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⑧。作者还指出,卜凯的调查对当今土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鼓励土地使用的专业化和集约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最后指出,卜凯的调查在人口与环境,家庭农场规模的大小和其他生产要素与土地使用之效率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李巨澜:《20世纪上半期日本在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述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③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 ④李章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农村调查的历史考察》,《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张雪英:《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叶恒:《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陈翰笙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3期;任霞:《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农村调查的重要意义》,《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巫亮:《卜凯与陈翰笙:20世纪20~30年代农村调查之比较》,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孙忠良:《毛泽东与陈翰笙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调查之比较》,《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第2期;冯敏:《陈翰笙与中国农村调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汪萍:《陈翰笙与无锡农村调查》,《江南论坛》2004年第6期;等等。 ⑤李章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农村调查的历史考察》,《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⑥张雪英:《试论陈翰笙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思想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2期。 ⑦杨学新、任会来:《卜凯问题研究述评》,《中国农史》2009年第2期;殷晓岚:《卜凯与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张霞:《民国农业问题研究的“技术派”:卜凯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与农业》,《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杨学新、阴冬胜:《论卜凯在安徽宿州的农业改良与推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叶公平:《卜凯中国农村调查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黄琨:《探析卜凯的中国农村调查》,《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第10期;盛邦跃:《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再认识》,《学海》2001年第2期等。 ⑧盛邦跃:《对卜凯的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再认识》,《学海》200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