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1949年中央大学的“应变”与抉择(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近代史研究》2013年5期 蒋宝麟 参加讨论

    在中央大学的“应变”期,中共除了利用各种渠道挽留教授,在校内释放“不迁校”的舆论之外,在更大范围内还逐步掌握应变工作的主导权,中央大学校内逐渐形成倾向中共的政治氛围。
    在校务维持委员会中,中共拥有联络渠道。从1月31日至4月12日的第一届校务维持委员会有3名常务委员,其中梁希为著名的左派教授,是中共争取中大师生的纽带。1939年春,周恩来嘱咐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协助在重庆的一批科学家组织成立“自然科学座谈会”,具中共统战组织的性质,中央大学教授梁希就在其列。(96)1946年5月,在“自然科学座谈会”基础上成立了政党性质的“九三学社”,梁希为重要成员。(97)梁希是辛亥革命期间的老同盟会员,后赴德国留学学习林学,1933年起入中大森林学系任教。他自抗战后接触到中共主办的报刊,并与周恩来、邓颖超和新华日报社人员接触,在思想上逐渐和中国共产党靠近。(98)不过梁希政治倾向的转变有一个过程,1942年国民党军委会侍从室对梁的调查报告中还称其“温和俭朴,不长于行政,终日埋头实验室中,不闻外事”。(99)此外,中大心理学系教授潘菽为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族弟,倾向中共,并和梁希一起组织“自然科学座谈会”。
    从国共政治斗争的格局看,梁希和潘菽是中共在国统区科学界进行统战工作的主要“争取对象”。但在抗战时期,潘、梁二人的政治活动实则有限,其影响力也一般限于中央大学校外的科学团体中,所以对于校内政治生态的影响并不是很深。然而,在内战期间,随着中共组织在校内扩展和政局的激变,左派教授的活动空间得以扩展。
    1949年1月26日,中央大学成立学校应变委员会。1月27日,校长周鸿经离校,消息传出后,全校顿陷恐慌之中。时值假期,当时留校的学生即成立“留校同学应变会”,办理膳宿、储粮、纠察、福利等问题,分头向校方、教育部交涉。(100)此外,工友应变会和职员应变会也相继成立,三个应变会进而统一组成“中央大学应变委员会”。(101)应变会本是1949年初各校当局成立的机构,不过中共南京地下党却接过“应变”口号,发动各方力量,开展“护校运动”(反对迁校),并承认中央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的合法职权。(102)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央大学的中共学生党员有234人,另有数十名新青社会员,但教师党员的数目很少,总共只有七八名,除了农学院讲师干铎外,其余都是助教。(103)
    1949年1月22日,代总统李宗仁为表示与中共谋和的诚意,实行七项和平措施,宣布取消全国戒严令、裁撤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释放政治犯、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和停止特务活动等。2月2日,中央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援引李宗仁公告,决定恢复被捕后开释和传讯未出庭同学的学籍,取消参加政治活动被勒令退学同学的处分。(104)同时,校务维持委员会还积极营救于1948年秋被捕判刑的共产党员学生朱成学、李飞、华彬清和薛国愿,派员前往首都模范监狱和特种刑事法庭保释,但未成功。此后又直接上书李宗仁,要求据释放政治犯之规定开释朱成学等4人。(105)几经努力,到4月中旬。朱成学等人终被释放。与周鸿经送学生进特种刑事法庭相比,代表校方的校务维持委员会积极营救被捕学生,表明教授群体的政治态度。
    在学校“应变”期间,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选择留校或在新学期开始时返校,没有成为赴华南和台湾的“流亡学生”,这一行动本身即显现了他们的政治取向。留在南京的中大学生是校内政治情绪最激昂的群体。前文已提及,大部分学生拥护校务维持委员会,反对离职校长周鸿经,反对“部派校长”。3月12日,与周鸿经过从甚密的前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返校,中大学生掀起了“反江”热潮,大部分人认为江良规返校是“阴谋”,企图以“复辟”势力控制校务维持委员会。为此,江良规解释自己在做生意,来校只是办理体育系移交手续,绝无任何“阴谋”。(106)此次学生反江事件是反周鸿经的延续,周鸿经和江良规亲国民党,学生的矛头实则指向后者。这是校内的政治气氛常态的一面,而非常态的一面是学生的抗议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