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评李振宏、刘克辉著《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1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 周祥森 参加讨论

    ⑦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文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马克思把实践标准引进认识论,即把实践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性基础,但是没有说过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客观真理性或人的认识客观性的唯一标准。
    ⑧以刘昶为代表。见刘昶:《人心中的历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355页。
    ⑨以赵吉惠为代表。见赵吉惠的下列著述:《史学概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212页;《当代历史认识论的反省与重建》(原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理论与方法·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9-1058页;《80年代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与困境》,《学术研究》1993年第6期,第69-75页;《科学主义、教条主义对当代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影响》,《学术月刊》1994年第5期,第79-86页。
    ⑩以姜义华、项观奇为代表。见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版,第26-29页。
    (11)以吴泽、曹伯言、桂遵义等人为代表。参见他们的下列著述:吴泽:《史学概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301-303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299-301页。曹伯言:《“史学概论”三题》,《学术月刊》1987年第6期,第66-72页;曹伯言、张耕华:《试论史学概论之对象》,《学术界》1989年第5期,第34-39页。
    (12)以刘泽华、张国刚为代表。见刘泽华、张国刚:《历史认识论纲》,《文史哲》1986年第5期,第28-37页。
    (13)以姜义华为代表。见姜义华:《用现代思维科学武装历史研究工作——论史学概论的核心与时代使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第81-86、71页;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史学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137-147页;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09-114页。
    (14)本文作者曾把这些观点概括为“三家十二说”,并进行系统的评析。参见周祥森:《历史认识真理标准的三家十二说——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二》,《云梦学刊》2009年第3期,第5-19页;《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6-356页。
    (15)在中国理论历史学界,一些学者如吴泽、曹伯言、李振宏等称之为“以认识检验认识”,并明确否认认识可以充当历史认识客观真理性的检验标准。但是,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学角度来说,这种看法是大可商榷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