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次修订本),第270-271页;李振宏:《试论历史认识的检验问题》,《河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第3-4页。 (17)限于篇幅,这里只评述该书关于历史学发展基本规律的观解。关于历史学的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及其在史学理论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参见周祥森:《走向史学的“常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规范研究》,《史学月刊》2008年第8期,第5-22页。 (18)以下援引他们关于历史学发展基本规律内容的阐述,不再另行出注。 (19)章学诚在《答问》中说:“论文贵乎天机自呈,不欲人事为穿凿。”在《答客问中》中指出,“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沈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史学乃“专门之学,未有不孤行其意,虽使同侪争之而不疑,举世非之而不顾”。(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256-57页) (20)关于历史学发展规律研究的理论意义,蒋大椿曾经指出:“历史学发展有没有规律?如果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深入展开,即使是获得初步成果,对于史学理论建设,尤其是史学史研究质量的提高,显然将极为有益。”鉴此,他认为,应该把历史学的发展规律问题作为“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深入点。(蒋大椿:《史学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深入点》,《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第30-34、13页) 参考文献: [1]闻晓(段文勇).史学理论研究的新收获——《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评介[J].东岳论丛,1990(4):109-110,92. [2]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次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振宏.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J].史学月刊,2008(7):5-19. [4]瞿林东,赵世瑜.史学理论[M]//肖黎.中国历史学四十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5]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 [6]王学典.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2005(6):15-26. [7]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8]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9]田昌五,居建文.历史学概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 [10]吴泽.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