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集刊》2014年第6期 元青 岳婷婷 参加讨论

    留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同样显示出其强烈的现实关怀。20世纪上半期,留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应用经济学研究,很少理论经济学研究。①而应用经济学研究的选题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财政、货币金融、交通运输、中外贸易、农业农村等关系中国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
    譬如20年代,留学生的经济学博士论文特别关注中国的财政金融,原因主要在于民国初年中国财政困难、币制混乱,而留学生认为作为经世致用的经济学理应为国家的现实经济困难出谋划策。其中财政学方面,涉及中国财政史、关税、土地税、公债、农业财政、教育财政、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预算诸领域。30年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现实问题是改革币制,实现由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的转变。因此,这一时期经济学博士论文内容最为集中的是货币金融问题,以期为中国的币制改革寻找良方。同一时期,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向工业化转变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农业农村问题,因此农业农村问题进入留学生的研究视野,这一时期中国留学生选择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占有较大比例,涉及农业规划、农业合作、农村金融、土地税、农民生活、租佃关系、粮食问题、水利建设等诸多方面。
    对于留学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现实观照特征,20年代初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后多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游学的何思源,在其多年留学结晶《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之研究》一书的序言中留下了自己的夫子自道。他说:“多年来吾国工商凋敝,民生穷困,对外贸易,日处于不利地位,归究本源,都是因为吾国的国家政治团体,无对外的经济政策。”“‘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个问题,关系中国全部民族的生存,是重大而且最急切不过的。”②他的研究就是要为中国统治者和经济学家制定经济政策和在国际上进行经济交往提供决策依据。何思源的言论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留学生的心声。
    社会学人类学留学生的中国问题研究,更体现了以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为旨归的价值取向。在20世纪上半期社会学人类学留美生写作的34篇博士论文中,研究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论文占了绝大多数。其关注的中国社会问题十分广泛,包括了中国社会控制、中国家庭制度、劳工问题、移民及文化适应问题、海外华人社团、犯罪问题、教堂管理问题、乡村合作及乡村生活乡村重建问题、慈善事业、鸦片问题、地方社会福利问题等等。对于撰写中国社会问题论文的初衷,留美研习社会学的吴文藻后来曾说,他写作《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的主要缘起,就是要“注意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③吴文藻的回忆无疑反映了社会学人类学留学生热衷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的心路历程。
    这些以中国现实问题为主题的论文,蕴含了中国教育、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领域的现实图景和知识信息,蕴含了对中国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出路的描述分析,蕴含了翔实、珍贵、极有价值的中文文献资料,无疑加深了国外学术界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理解,丰富了西人关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知识与修养,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西方中国学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对于留学生中国问题学术研究的价值,西人赖德烈曾有如下评价:中国“在国外学习的青年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抛开民族偏见,其中一些还带有宣传性质。尽管存在偏见,部分著作还是很有学术价值的,而且全部论文都旨在展示中国观点”。④抛开赖德烈站在传教士立场带来的文化偏见,其对留学生中国问题研究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价值与特征的评价,还是相当中肯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些博士论文答辩⑤的进行及其后在校际、馆际之间的分赠、交换,⑥其从学术层面对外传播中国与中国文化的效应与影响就更加扩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邹进文以此袁同礼目录为主要资料,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学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对探讨留学生经济学研究旨趣、研究内容较有参考价值。参见邹进文:《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②马亮宽编:《何思源文集·序言》第一卷,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③《吴文藻自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第八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
    ④Kenneth.S.Lattourette,“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during the Past Nine Years,”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34,No.4(July 1930),pp.781-782.
    ⑤西方大学对学生博士论文答辩极为重视,除答辩委员会成员外,参加旁听的人往往很多。如留法的郭麟阁,其博士论文答辩时,参加者多达200余人,包括他的法国同学及不少法国作家朋友。参见郭莹、管汝胜:《郭麟阁传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七辑,第279页。
    ⑥国外大学也非常重视学生论文的交换。据季羡林讲,留德生的博士论文都由学生“自费印二百本交学校,由学校分赠各国大的图书馆及有关大学图书馆”。参见季羡林:《旅德追忆》,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6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