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多年在国外学习、生活,有着大量的人际交往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因此,他们的行为习惯、情绪性格、价值观念等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精神层面最直接的一个窗口。他们自身即为中国文化形象载体。一位留美生曾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感觉我们是中国的民间代表。我们决定:不管去哪儿,我们都要给祖国母亲增光添彩。”① 另一位留美生钱祝均也曾说:“在美读书时,我有个信念,即在美国读书应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因为美国人不仅把我看作简单的一个人,而是看作中国人。如果行为稍有失检,就认为中国人怎么样。维护中国人尊严,这是我留学国外的守则。”② 留学生由于具有语言方面的优势,很快就融入当地的生活,在各种家庭、朋友聚会中,多角度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 与外国友人的学术与文化交往,也成为许多中国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尤以留日生与日本文化界友人的诗词唱和、移书论学最为突出。 王国维旅居京都期间,与日本汉学名家有着密切交往,经常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 如与林泰辅就洛书问题的交流,与神田喜一郎就魏石经问题的讨论,丰富了日本汉学界对中国学术问题的认识。王国维还多次与他们诗词唱和。如1912年《艺文》三月号刊登了王国维与铃木虎雄的诗作。铃木虎雄的赠诗中有“辟雍门北洛东头,落木寒山无限幽;万卷图书堪绩史,数家鸡犬可藏舟”诗句,描绘了王国维当时研究的环境。王国维答道:“故人不乏朝衡在,四海朋友看竞兄”,“他年第一难忘事,秘阁西头是敝庐”。③王国维闻狩野直喜将有欧洲之行,便作《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七言古诗一首:其中有“此邦曈曈如晓日,国体宇内称第一。微闻近时尚功利,复云小吏乏风节。疲民往往困鲁税,学子稍稍出燕说”。④ 留日期间,黄兴、郁达夫、郁曼陀等大批留日生,与日本文化界也多有交流。这些活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 社团活动是留学生海外留学期间重要的社会活动,包括各种演讲、辩论、文艺表演、运动会等,极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渠道。对这些社团活动的文化交流意义,曾担任康奈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的胡适曾提到:“就是在这些不同的晚会里,我们对各种民族不同的习俗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还是各族学生间社交的接触和亲切的国际友谊的形成,使我们能了解人种的团结和人类文明基本的要素。”⑤ 留学期间,留学生为展示中国形象,还举办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国文化展览会。这些展览会是留学生向外国民众展示中国文化的集中活动,使外国民众直观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及其优秀成果。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广泛密切的社会交往,成为中国留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展示、宣传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良途,其作用不亚于前述的其他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Quentin Pan,“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student fraternities in America”,CSM,July 1925,p.29. ②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祖国在我身边》(老留学生忆留学专辑),《西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1990年8月),第141页。 ③转引自于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96页。 ④孙敦恒:《王国维年谱新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9页。 ⑤[美]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6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