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许锋华,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许锋华(1977- ),女,湖北恩施人,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社会功能。在我国扶贫攻坚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作为未来的发展定位。建构定向模式培养本土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精准扶贫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MZ050);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6-GMD-035)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减贫速度慢、脱贫任务重等特征。为了尽快实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1]可以说,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问题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教育的支持,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改善劳动力结构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关系其发展方向和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反贫困的战略背景下,探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之所以如此,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 1.受“城市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盲目追求劳动力的城市转移就业,忽视了本地实用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这一方面是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烙印;另一方面是指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区域的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内在使命。与当地产业结构对接、培养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应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人才,应该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办出民族特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受“城市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倾向于为东部沿海城市输送劳动力,忽视了为本地培养实用人才。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就曾指出:“西部有些省扎堆开办汽修、护理、计算机、学前教育、土建等专业,专业同质化严重,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急需专业开设的不够,中职涉农类专业更是不断萎缩,职业院校专业布局未能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不可否认,职业教育具有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功能,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首要的。因此,职业教育首先要考虑为本地培养人才,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异地就业。事实上,人才的大量外流不仅加剧了民族地区的溢出性贫困,还降低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也会失去依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