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引入少数民族科学史研究,不但在本学科内取得大量成果,更开辟了科学史和人类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途径。本文在回顾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科学史的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以两维度(“田野-文献”和“形而上-形而下”)划分四象限,探讨其特点与不足。文末展望少数民族科学史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应该重视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并进一步加强田野工作中对于观念层面上的“科学知识”的考察。 关键词 少数民族科学史 科学人类学 科学元勘 地方性知识 我们已经从科学(Science)转向了研究(Research)。科学意味着确定性;而研究则充满着不确定性。——拉图尔[1] 1 “起”——背景介绍 自“五四运动”全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以来,“赛先生”科学(Science)一直是国人的最爱。作为“屋上之乌”的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亦可谓“近水楼台”:从传统史学关照下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到科学社会学的肇端默顿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史学科博采众家所长,得以于史学外另立门户、在国内学界落地开花。 尽管我国史学研究历来兴盛,即使是在“文革”年代也没有终止。但相较而言,20世纪初引进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复兴则是在1979年以后,期间中断约有30年之久。[2] 然则近年来在国内科学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挣脱传统史学方法的桎梏,引入人类学方法和理念,在本领域内取得大量成果。其中少数民族科学史领域成果尤为显著,本文以此为主,从科学史学科本位的视角,对其“人类学转向”进行初步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