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处于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内, 各地新石器文化除了具有丰富的器物组合以外, 还有多种多样的陶器纹饰, 成为文化构成要素之一。之字纹、席纹、弦纹带、条形堆纹、几何纹和彩陶等几种代表性纹饰, 不但具有地域特色, 而且普及程度较高, 其自身形式演变也极富规律性。这些基本纹饰的演变过程透视出本地区文化变迁的复杂性与多样化, 其中之字纹、席纹、弦纹和几何纹等起源于兴隆洼文化, 均在西辽河流域孕育、发展并向周边不断传播;彩陶和条形堆纹出现较晚, 且在本地区找不到直接的源头, 其中彩陶应来自同时期相邻的仰韶诸文化, 通过红山文化向东部和北部传播, 而条形堆纹可能来自于东北以外的更广阔地域。陶器纹饰的发展历程与筒形罐同步, 一方面随时空移转在本区内部不断演变, 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异化和流变。 关键词:东北地区;陶器纹饰;之字纹;席纹 A Study on the Pottery Decoration of Neolithic Culture in Northeast China Wang Yueqian Abstract:The Northeast China was in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rchaeological cultural area in the Neolithic Age.Besides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wares, diverse pottery decorations we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ocal Neolithic culture.Z-shaped pattern, matted pattern, string pattern, geometric pattern, additional stripe pattern and painted pottery were representatives in this region and evolved with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local culture.Decoration of Z-shaped pattern, matted pattern, string pattern and geometric pattern originated from Xinglongwa culture, spreading beyond West Liao River basin.The painted pottery came from adjacent contemporary Yangshao culture, and additional stripe pattern from other areas outside the Northeast China.Like cylindrical pottery jars, pottery decoration patterns developed along ages with influence of external cultural factors. Keyword:Northeast China; pottery decoration; Z-shaped pattern; matted pattern 东北地区人类历史开端较早, 已有证据表明, 最迟在中更新世晚期, 从旧石器时代以来已开始有人类生存活动, 最早的古人类遗存以庙后山人、金牛山人为代表, 其年代均在距今20万年以上。新石器时代, 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数量迅猛拓展, 已确立的不同时期文化有三十余种, 各地方类型不下五十种, 大部分地域都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 有些地区如西辽河流域, 其文化序列已基本完整, 各方面研究也相对深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自身特征鲜明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 是公认的相对独立而稳定的考古学文化区, 地理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滦河等诸多水系, 在广袤的平原之间还分布着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燕山等走向各异的山脉, 这些纵横交错的山地与河流则将整个地域分割成若干环境有别的地理单元。受这些自然条件制约及文化源流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本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呈现复杂多样又相互联系的特点。 目前来看, 关于东北新石器时代, 基于筒形罐陶器、玉器等器物组合关系及类型学演变的文化特征和谱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具备了开展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因此, 本文拟选取新石器时代与陶器关系最为密切的纹饰入手, 梳理主要纹饰的演变规律和谱系流向, 探讨以纹饰标识为框架所揭示的文化演进过程。 一 主要新石器文化及基本纹饰种类 从现有材料出发, 结合各地自然条件和文化特征的不同, 可以将东北地区划分为西辽河流域、下辽河流域辽东半岛、鸭绿江图们江流域、松花江上游流域和北部流域区五大区块, 每个区块下辖数量不等的若干文化类型, 年代大体处于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时间范围内 (图一) 。 各区内的新石器文化特征以及陶器状况等, 以往相关研究中多有归纳, 本文不再赘述。新石器时代的东北地区陶器纹饰种类十分丰富, 压印、刻划、堆塑、雕镂、戳刺、彩绘等成纹手段都有应用, 之字纹、席纹、弦纹、绳纹、网纹、彩陶、竖线纹、斜线纹、几何纹、人字纹、篦点纹、条形纹、锥刺纹、乳丁纹、窝点纹、菱格纹、动物纹、交叉线纹、条形堆纹、附加堆纹、椭圆形纹等不胜枚举。同一种纹饰元素本身有多种形态, 常与其他纹饰组合使用, 在不同的文化里往往又用不同的施纹手法或布局形式来表现, 因此通常形成一脉三支、同宗异曲的装饰效果。 对比东北地区各时期的新石器文化, 纹饰变化虽然复杂多样, 但并非纷乱无序, 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正如筒形罐等陶器与其所属文化的对应关系一样, 纹饰的发展演变也与各个文化密切关联,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之字纹, 它作为东北地区特有的地域性纹饰在文化演进中无疑具有标志性作用。经过反复比对已有资料, 笔者认为, 在众多纹饰中, 之字纹、席纹、弦纹、条形堆纹、几何纹和彩陶六种纹饰是最具地域特色、在各个文化中有较多应用、而形式变化也最富有规律的几种代表纹饰。因此, 以下将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