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纹饰谱系框架下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5)

http://www.newdu.com 2019-11-07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王月前 参加讨论

    五 条形堆纹的区域分布和特征演变
        条形堆纹分布的地域虽然不广, 但却因其特征鲜明、结构巧妙而很早就引起研究者关注。目前来看, 这种纹饰主要发现于小河沿文化和偏堡子文化中, 另外在马城子下层和北沟文化里有少量发现。
    辽西地区的小河沿文化和偏堡子文化都有比较发达的条形堆纹, 构图和布局形式相近, 直线和曲线的组合应用已经非常灵活自如, 绞索效果惟妙惟肖。但两者之间的个性区别也比较明显。同为条形堆纹, 小河沿文化泥条较长, 通常在器身口部施一道或多道横向附加堆纹, 其余的纵向条纹以此为起点向下延伸, 直至下腹部, 底部末端在下腹处呈悬空形式, 这样的特征在南宝力皋吐遗址[17]的陶罐上表现比较显著 (图五:1-4) 。而偏堡子文化的泥条则明显较小河沿短, 它的口部和下腹部均有同样较粗的横向附加堆纹, 两道堆纹之间塑纵向条形堆纹贯通器身上下 (图五:9-14) 。因此从效果来看, 小河沿文化的条形堆纹像绳索从口部向下作悬挂状, 而偏堡子文化则因其堆纹末端有横条加固而更像一个捆扎牢固的网兜状结构。偏堡子文化时期, 施条形堆纹的区域显然有所扩大, 最南可到达辽东半岛南端及沿海岛屿[18], 纹饰特征与下辽河流域区基本一致。
    
    1-4.南宝力皋吐5.马城子6-8.北甸9-12.三堂13-14.肇工街15.石佛山16-19.北沟
    马城子下层文化大体位于偏堡子文化的东部, 它的条形堆纹特征突出, 所有带堆纹的陶罐除了口部有叠加泥条的厚唇外, 还于器身上部附加纵向平行分布的条形堆纹, 堆纹通常加工成竹节状、波浪状或绞索状等形式, 总体情况与偏堡子接近 (图五:5-8) 。
    北沟文化只有少量条形堆纹特征的纹饰, 因其主要器形不是筒形罐而是鼓腹罐, 因此, 条形堆纹都施在鼓腹罐的上腹部, 斜向贴附并与器身中下部的横向泥条相接。虽然泥条数量稀疏, 但还是基本构成网兜状的形式, 尤其是横向泥条位于较细的中下腹部, 似乎绳索正卡在受力的部位, 使这种捆扎的感觉更加生动 (图五:15-18) 。
    条形堆纹的分布大体局限于辽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早期呈现复杂和密集的特征, 晚期则表现为稀疏和简化的形式。在其较早阶段, 如西辽河、下辽河流域的小河沿文化与马城子下层文化, 纹饰密集程度高, 形式变化多样, 除了纵向施纹以外, 还有泥条凸起明显, 还有成段分布、波浪状、竹节状等形式, 不同形状间隔排列, 富于变化。但此时的纹饰载体还基本是筒形罐, 有的已带叠唇, 作为附加堆纹的横向加固等。在稍晚的偏堡子文化中, 筒罐均有明显的叠唇, 除了唇部, 在器身腰部也用横向附加堆纹以加固。此时施纹地域范围有所扩大, 除了下辽河流域, 在辽东半岛南部及沿海岛屿也有分布。至北沟文化阶段, 条形堆纹明显变得稀疏, 只在器身上象征性地施加几条以装饰 (图五:18) , 有的以梳齿纹 (图五:19) 或网格纹替代 (图六:30) , 有的甚至只有中下部的横向带, 无纵向条纹等 (图五:17) , 表明纹饰应用已退化到极点。更为重要的是北沟文化的主要器形已经非传统的筒形罐而代之为鼓腹罐, 陶器组合中还包括大量山东半岛龙山时期特征的镂孔豆、三环足盘、鬹等, 表明此时外来文化因素已经在当地文化中占据主体, 本土文化几乎消失无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