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中华文明的断裂与赓续——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6)


    中华文明的断裂及可能的调整空间
    (一)中华文明的断裂
    由于知识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中华文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全面改造自己的文明,才能在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世界竞争中避免失败,进而才可能超越西方。如果不全面改造,中国及中华文明都将彻底毁灭。当然,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改造,势必造成中华文明的断裂,这种断裂表现在:
    (1)知识生产方式的断裂:从初级科学到现代科学
    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几乎需要全盘抛弃。虽然仍有少数知识生产方式会被继承和继续使用(如简单的经验归纳,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运用历史学方法的研究中),但这些方式在以现代科学为绝对主导的知识生产体系中,只能处于低级地位,这与它在古代处于高级地位完全不同。(12)这些方式必须配合现代科学方法,即配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更高级的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13),作为现代知识生产体系的一个初级环节而发生作用,其所占权重也相当低。而古代的许多知识生产方式,已日渐式微,并将彻底被抛弃。
    当今中国的人文学术中,不少学者出于文化保守主义立场(或民族文化本位立场),还竭力延续中国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但是,在强大的现代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竞争中,中国古代的知识生产方式所生产出来的知识,日益成为低级的(低级的不等于错误的,正确的也不等于高级的,完全可能产生正确但低级的知识)。这种低级的知识,在古代是高级的,是具有正价值的,但到了现代,却反而具有负价值。为什么?
    其实,就自身绝对功能来看,古代知识生产方式的功能丝毫没有下降,它仍能以不低于古代的水平生产知识。但关键在于:一个事物的价值不但由它自身的绝对价值所决定,更由它与其他同类事物价值的比较状况而决定。这里的比较就是竞争。对于一个事物的价值,真正重要甚至唯一的判断标准是后者。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价值乃是它的相对价值或比较价值。如果行为者面对至少两个同类事物,那么,他一定会比较,选择更优的。这意味着,高级的东西(产品、知识、工具、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可以让低级的东西衰落,甚至报废(这是一条推理规则)。由此可知,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如历史学、哲学-形而上学等)不是它生产知识的绝对功能下降了,而是它与现代科学相比,相对功能下降了。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不但报废了许多旧知识,也报废了许多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举一个同构的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帆船的绝对功能也没有下降,它在传统社会中能做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同样能做什么,但是,帆船的功能与轮船相比,相形见绌,在竞争中完全不是轮船的对手,所以,帆船在古代被视作高级的,到现代则被视作低级的。
    由于现代科学的强大,使古代知识生产方式变得日益渺小。虽然古代知识生产方式生产知识的绝对功能并没有下降,但是,面对远比它高级的知识生产方式——现代科学(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所生产的知识已沦为负价值。论证如下。设古代知识生产方式所生产的知识的价值为x,现代科学所生产的知识的价值为y,y与x的价值差或效用差为z(z为正值) ,两者的成本相同。如果行为者能够获得现代科学的价值y,却只获得了古代知识的价值x,在可选择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行为者损失了价值z(这个价值差作为损失,看似机会成本,实际上不是),因此,根据上面的命题,“一个事物的价值乃是它的相对价值或比较价值”,对于行为者来说,古代知识生产方式所生产的知识的价值实际上是-z。换言之,根据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假设,当行为者可以选择y时,x对于他来说就是不应选择的,若要选择x,他就相当于损失了z,因此,x对于他来说,价值乃是-z。通常说古代知识生产方式所生产的知识的价值为x(正值),是将古代知识与更低级的知识生产方式所生产的知识或与人类根本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生产方式时的情况(此时的价值为0)相比较而言的,但是,当有了更高级的知识生产方式(即现代科学)以后,古代知识生产方式就不再是正值,而沦为负值了。(14)当这样理解知识的价值时,则意味着知识生产和创新是以既有知识的最高水平为标准的,凡是低于最高水平的生产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知识价值观有助于促进人们进行真正的创新,减少重复劳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