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


    【内容提要】《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王安石明言青苗、市易、均输等法在经义理念上均承续泉府制而来。在王安石的解释体系中,泉府的诸多中心条款关联着市易征商、零售、官方收购、抵押、赊贷等程序与基本理念,使得法度展现出特定的学术背景。这是王安石以政治实践为特征的《周礼》学的基本形态。由于历史中对王学始终存在负面定性意见,致使王安石实践型经术体系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王安石“经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联需要在现实法度实践中进一步厘清。 
    【关键词】王安石;熙宁市易法;经术;泉府;廛人 
    中图分类号:K24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9142(2014)04-0023-11 
     
    北宋熙宁市易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史学界对此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①。然而,既有论著侧重讨论市易法的内容、运作及各种拓展性课题,对法度本身的深度解读及其学术内涵则未予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学界对王安石政治改革背后的“学术立场”和“经术体系”仍有隔膜,尤其是王安石是否以经术“文饰”政治的相关争议始终存在②。这层障碍的“突破口”在于如何评估王安石之学术与实践:可否抛开其学术思想体系而单论变法?王安石所申明的“学术立场”③是否应该被充分重视?新学与新法之间有着怎样的深刻关联?继而可追问:王安石以政治实践为特征的《周礼》学在新法中如何呈现?其中的政治理论如“泉府法”、“比闾什伍制”等如何被解释、应用于变法实践?更进一步的问题是:王安石为何如此执着于《周礼》制度?是“复古”“法古”,还是“文饰私意”“自我作古”,抑或还有更深层的内涵? 
    总的来说,学界对熙宁新法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普通政治史、制度史层面,或徒研究其政而不考其学,或只论其学而不及其政:一方面,研究者不太倾向于站在王安石立场上体会其反复申明的“学术本位”;另一方面,有些研究者对王安石经术体系的认知相对欠缺,对新法政治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经术义理、样态不够敏感,人云亦云地认定其为一般性经学参考甚至是比附经义,而忽略了王安石作为学者型政治家的特殊意义;此外,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的差异或局限,也会影响学者对王安石学术、政治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新学对熙宁变法的渗透与影响、新法中所呈现的《周礼》学体系——其理念、创设及其在现实中的困境——始终未能得到正视,而其学术在熙宁政治中的生长、呈现与作用至今也未被充分地讨论过。 
    本文致力于这一薄弱区域,并适度引入传统意义上的“经史相参”方法④。该方法实本于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期间以“经”释“法”的基本思路。笔者力图抛开各种定势思维,回归于王安石本人的“学术立场”及新法解释——考“学”以观“政”,论“政”以知“学”。本文首先从王安石经术体系及政治实践的最基础部分——“释法”(即王安石等人对新法做出的经学解释与义理解释)层面说起。以市易法为例,探究市易立法中的“泉府”叙述,对照《周礼》泉府原初的经学语境,并以此为“纲”来分层次讨论王安石的市易理念。 
     
        【作者简介】俞菁慧,女,浙江奉化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