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8)


    (三)“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定价程序以及市易零售 
    郑司农云:“物楬而书之,物物为揃书,书其贾,楬著其物也。”“揃”、“笺”声义略同,《说文·竹部》:“笺,表识书也。”又《说文·木部》:“楬,楬橥也。”故孙诒让疏云:“物楬而书之,谓每物揃书其贾直于杙,附著其物之侧以表识之也。”[4](p.1096)泉府收拢市物后再次出卖需要定价,因而此条可以视为泉府之“定价程序”。 
    市易运作中,既有针对客商的物货收购、给予行户的物货赊贷,又有面向大众的零售业务,无论是收购、赊贷还是零售,自是免不了类似泉府的定价程序,所谓“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38)。市易务聘请牙人作为经理人帮助官方与客商协商收购价格。牙人是市场交易中从事媒介性活动的经纪业者,一方面,牙人帮助斡旋双方买卖,协商评定价格,或直接代客商卖;另一方面,在买卖过程中,保证公证交易,作成合法契约文书,呈报官府,并代官方收取牙契税等。由于对价格、流通、仓储等信息了如指掌,牙人在定价问题上有实质性的发言权。而在买卖过程中,需要立契的对象交易众多,买卖双方与官府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交涉,因此牙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了双方经办人的角色(39)。 
    本条王安石议论的关键不在于定价问题,而在于“以待不时而买者”。郑注云:“不时买者谓急求者也。”孙诒让云:“谓来买无定时,急求待用,若下祭祀、丧纪是也。《汉食货志》载王莽时,刘歆言周有泉府之官,收不雠,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先郑云急求,即刘歆所谓欲得者也。”[4](p.1096)不管是百姓之“急求”还是“欲得”,“以待不时而买者”即泉府将收拢滞物重新投入市场,这就涉及到市易法的另一个争议话题——市易零售。于是,因外界对市易务买卖果实、梳扑等质疑,王安石云:“泉府之法,物货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价买之,以待买者,亦不言几钱以上乃买。”也就是说泉府收拢物货,并不只为平准市场和自我消化,泉府运作亦有一个完整的从“收购”到“投卖”、“分销”的程序。在市易法中,这个重新面向市场的投卖与分销程序则透过行户赊购与市易零售来实现。 
    原则上讲,官方收购滞物之后因市场之所需而进入零售阶段,如果是收购“滞”货而“待”买者,说明是由政府承担市场流通中最困难的部分,并负担仓储和等待买家的时间成本,这样就必然导致整买零售。其售卖“滞物”“不言几钱以上乃买”,意为《周礼》未言明像果实、梳扑等碎细之物不能收购,零售额度未设下限,故王安石以为市易务未尝不可“介入”部分中小型零售业务。若其商品的确处于“滞销”阶段,那么,政府的批量收购无疑会助其解决成本与销路问题。从经济原理上看,即是将官方资本注入市场,提供市场最急需的“流动性”和“秩序”(40)。 
    法理上固然如此,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市易务能否完整地承担起收购滞物、疏通市场、平衡供需之责而非仅仅为其营私、收益考虑,并在零售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政府营运与个体零售之间的关系,则需另当别论。法意之本善未必能够尽数落实于操作过程中,这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而言都是莫大的难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