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5)


    为表达市易征商及市易零售的合法性,王安石引《周礼》征商为神宗说法: 
    臣以为酒税法如此,不为非义。何则?自三代之法固已如此。《周官》固已征商,然不云须几钱以上乃征之。泉府之法,物货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价买之,以待买者,亦不言几钱以上乃买。又珍异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供王膳,乃取市物之滞者。(27) 
    这是针对外界对市易务买卖果实等质疑,王安石所回应的一段文字。其中王安石引述泉府以同货形式向民间收敛滞物“以待买者”,是针对市易收购与零售,下文另述。这里主要探讨王安石用《周官》征商来论证市易征商之合法性。《周礼》征商,在地官司市、泉府、廛人等职中有明文记载,前文已述。那么,市易征商又是如何?王安石怎样从理论到实践论证其合理性?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本文先以争议较大的“市例钱”为中心,对市易征商作简单概述。 
    市易征商前期包含三部分内容,市易息钱、罚息以及市例钱。市易法通行借贷模式,作为贷款方,官方向商户收取息钱以及逾期之罚息无可厚非。熙宁初,王安石与韩琦辩论“青苗息钱”时,明确以泉府借贷之“国服之息”以及息钱的现实取用来论证官方借贷收息之合理合法,详见下文“国服之息”条。相比之下,市易征商中最值得争议的当属“市例钱”以及后来为行免行法而出现的“免行钱”。后者即行户缴纳一定的免行钱可免去祗应,免行与否皆取自愿,类似免役钱,是一种替代性缴费,构不成新摊税种。唯独可议的是市例钱,历代学者多引郑侠奏议,将其作为一种商业税之外的附加税,批评其苛细扰民。奏议内容如下: 
    建言者以诸门及本务税钱额亏折,皆是官员饶税过多,而吏人受财共偷瞒,不知乃为市易拘拦商旅入务官买,以致商旅不行,税乃大亏也。遂立条约,专拦皆有食钱,官员不得饶税。专拦取钱依仓法,官员妄饶税,并停替,仍会问诸处,每商旅纳官税一百文,及专拦所得市例钱几何。诸处申,约官税一百,专拦等合得事例钱十文。官中遂以为定例,每纳税钱一百文,别取客人事例钱六文,以给专拦等食钱。已而市易司作弊,于申收事例钱项,即声说所收不及十文亦收十文,此明为所收事例钱不及十文亦收十文,及法行,乃谓所收之税不及十文亦收事例钱十文,只如苧麻一斤收钱五文,山豆根一斤收钱五文,却问客人别要事例钱一十文。(28) 
    郑侠这段批评提供了诸多信息,文中晓示:市例钱(29)面向客商收取,收取原则是“每纳税钱一百文,别取客人事例钱六文”,用途为“给专拦等食钱”。地方各级税务有栏头(专拦)若干,在走私路口稽查商税,偷税漏税者由栏头补收(30)。专栏在获得“食钱”的同时受仓法约束。可见市例钱是据商税按比例征收的专门管理费(31)。商家缴纳这笔钱,使市场中有了权责明确的管理者,不仅可以防范偷漏税,监督市场秩序,同时也将胥吏纳入规范的监管体系中,避免吏人从中上下其手,刻剥诛求,这和熙宁时“禄胥吏”的整体理念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市例钱的规划用途与“有偿性”。此外,因其“食钱”性质,郑侠又别以“事例钱”称之,明确体现了市例钱的“专款专用”性质。因此,从其法理上看,不便轻易将其认定为是凭空增加、刻剥商旅之恶税或附加税。(32) 
    再仔细阅读郑侠所奏,这篇看上去大肆声讨市例钱的疏文多有可疑之处。内提到三种有关市例钱的收取规定:其一,每纳税钱一百文,别取客人事例钱六文,为“官中定例”;其二,市易司“声说”“所收事例钱不及十文亦收十文”,即市例钱十文起征;其三,“及法行”,原“所收事例钱不及十文亦收十文”变成“所收之税(商税)不及十文亦收事例钱十文”。郑侠因而举例,“只如苧麻一斤收钱五文,山豆根一斤收钱五文,却问客人别要事例钱一十文”,这看上去非常荒谬,如何商税是五文而市例钱却要达到十文?岂不是市易司公然作弊?此弹劾看似有理,但其中包含着不易察觉的“个案混淆”和“假象制造”问题,需要辨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