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周礼·泉府》与熙宁市易法(4)


    二、《泉府》职细读与王安石的市易论证 
    《周礼·地官》大司徒职下有“司市”一官,为市官(24)之首,其法最后一条曰:“以泉府同货而敛赊。” 
    郑玄注云:“同,共也。同者,谓民货不售,则为敛而买之;民无货,则赊贳而予之。”孙诒让的解释更为具体: 
    敛谓敛之入官,赊谓贳之与民。市货不售则敛之,民有急求则贳之,或敛或贳谓之同货,所以通有无而齐赢绌之数也。……凡市官以公货同之于民,其事掌于泉府,而司市亦总其成焉。[4](p.1059) 
    郑玄以“共”释“同”,孙诒让加之以“通有无而齐赢绌”之说,实际上,“同”、“共”、“通”、“齐”四字可在此互训,见泉府通融有无之意。货之不售则物贱,民间稀缺则昂贵,而泉府或敛或赊的“同货”之法,通过政府有效营运,将所敛市场“不售”物货(孙诒让谓之“公货”)赊贷与所需之民,是为古时物资融通、互补、周济之法,亦即后世的平准功能。在物质资料并不充裕的时代,泉府的意义在于借助敛散、疏导、流通来平衡各种物质资源。 
    关于这一点,《周礼·地官》“泉府”职记载更为详细: 
    泉府(一)掌以市之征布,(二)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三)以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四)买者各从其抵,都鄙从其主,国人郊人从其有司,然后予之。(五)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六)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凡国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 
    马端临《文献通考》将此段文字置于“市籴考”之“均输市易和买”之首,意将泉府法作为“开阖”、“敛散”、“轻重”之理论始源。那么,市易法度如何“祖述”以上文字?如何在具体实践中承其“意”?以上问题都需要通过泉府制度、市易运作并结合王安石对泉府法意的阐释细细斟酌。为方便行文、理清条目,以下就前引泉府职内容依数字所标顺序逐条阐释。 
    (一)泉府征商与廛人“五布”:市易征商的合法性兼及郑侠奏议中的市例钱问题 
    “掌以市之征布”者,布,泉也,钱也。征布,即《周礼·大宰》九赋之“市赋”,如后世之商税。泉府负责敛藏各种“商税”,与另一市官“廛人”构成“官联”(25)。《周礼》廛人职云:“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五布”即五种商税。《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赵注:“廛,市宅也。”王安石认同先儒以国中之地为廛,故释“廛而不征”者,赋其市地之廛,而不征其货(26)。孙诒让云:“凡民居在里为民宅,在市为邸舍,其区域并谓之廛。”[4](p.1083)因而,有学者释“廛布”为地税。江永《廛人》注云:“絘布者,市之屋税;緫布者,货贿之正税;廛布者,市之地税也。”[4](p.1081)质布,王与之云:“质人所税质剂者之布也,质人买卖之质剂,如今田宅,官给券以收税,谓之质布。”[4](p.1082)罚布,郑注云即犯市令者之罚泉也,即罚款之类。《廛人》市赋五布,并入泉府而藏之。泉府有“征”、有“藏”,有“泉”、有“物”,通融而藏用,构成了泉府“同货”——敛、赊、贷——的财用基础。 
    王安石以泉府论证市易,都大提举市易司实际上充当着操纵“开阖敛散之权”的“泉府”角色。至少从运作上看它同时具备泉府的两项基本职能:商税征收与物货赊贷。物货赊贷是市易务承担的首要职能,也是市易继承泉府法的最直接体现。不过,决策层对都大提举市易司有着更高的期待,这是王安石精心培植的、以“开阖敛散”为杠杆、操控驾驭国家财政的“经济官衙”之一[2]。所以,在市易法实行后的几个月内,在京市易务(即都大提举市易司前身)就顺利接管了榷货务、都商税院、杂买务、杂卖场等,也就意味着它掌控了包括在京商税征收、仓储、杂卖在内的多种重要职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