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俄《声明文件》、《中俄蒙协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签约谈判过程中,北京政府力图减少中国领土主权的损失,最后迫不得已才吞下了苦果。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北京政...
摘要: 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为切入点,就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进行研究,...
1990年11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其祥著《新疆黑汗朝钱币》(以下简称《钱币》)一书。这是一部研究黑汗朝钱币的专著。黑汗朝是公元10至13世纪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和中...
摘要: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东突厥汗国复国的历程,将其分作重建、强盛、中兴、衰败四个阶段。第二部分分析汗国复兴的内外原因。第三部分论述汗国复兴对唐朝军政制...
摘要: 清末民初,中国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民族危机、国家危机、边疆危机,救亡图存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清史稿》中的“西域———新疆撰述”对此同...
摘要: 17世纪中叶,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袭,和硕特部和罗理与准噶尔部罕都等人逃至西套地区,是为西套厄鲁特蒙古的起源。西套蒙古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
摘要: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扎萨克卓哩克图汗是清代爵位最高的五位蒙古王公之一。由于可靠史料的相对匮乏,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卓哩克图汗部分史实的记载存在错误,抑或记载不...
摘要: 清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蒙藏地区的治理与控制,因地因事制宜,适时变革政治互动策略,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对清朝西部疆域的统一、稳定与治理起到了重要...
摘要: 清代是西藏与中央王朝政府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与此同时,西藏先后与南亚的巴勒布、英印度发生着阶段性的贸易关系变化。这种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形成的贸易格局,...
摘要 :《北巡私记》是现在仅存的系统记载北元初期历史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宣光、天元两朝政局的重要线索。北元上都、应昌小朝廷里存在着一个与苟且偷安派相抗衡的振兴派...
摘要: 在“恩信慰怀”的民族政策和“蕃汉各为一法”的法律处罚依据下,神宗开边之前,北宋对西北边区蕃民违法犯罪的处罚,因时而宜、因地制宜且呈现“宽轻”特征。与内地“重...
摘要:夷夏观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契丹族在建立辽朝之后,随着中原文化影响的加深和辽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夷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辽朝初期,他们自认为...
摘要: 乾隆年间,西北唯一能与清朝抗衡的准噶尔蒙古内战纷起,清朝政府实行武力征服政策,果断出兵,为最终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既要承认武力征服...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横跨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并且最后奠定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清代的新疆也面临着近现代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区域民族特点形成...
摘要: 匈奴在与塞内的不断交往过程中、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逐渐发生了变化。汉王朝充分利用文化上的优势通过羁縻之策、约为兄弟、和...
摘要: 中国政府在解放军进藏前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在藏区继续流通藏钞、藏币、银元和印度卢比。在1959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之前,中印两国在藏印贸易以及...
摘要: 阿拉善蒙古形成之时,正是清前期西北地区各方政治势力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的时期,本文将阿拉善蒙古放到这一动荡局势中进行考察,分析了其与西北其他势力集团的复杂关系,...
摘要:民国初年,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后,外患频频。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企图把外蒙置于俄国的殖民地。当时,针对外蒙古危机,袁世凯对蒙古进行安抚,希冀和平解决,同时寄...
摘要: 12~13世纪初,藏传佛教噶举派、萨迦派僧人纷纷到西夏传法,使藏传佛教当时流传的主要密法传播到西夏并形成一定规模。西夏政府亦对藏传佛教显示出极高的热情,给予吐蕃...
摘要: 明代已形成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中央政府在西藏和周边地区的行政建置不仅包括明代在乌思藏、朵甘及俄力思地方的行政设置及其系属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