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满蒙联姻不仅是清朝满蒙同盟、清朝统治蒙古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代满蒙关系的重要体现。清代皇女下嫁蒙古,给蒙古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影...
摘要: 方国瑜是云南地方志研究与整理的一代宗师,他对云南方志目录的研究是建立在一个广博与坚实的基础之上的。他创立方志目录编纂体例,发掘亡佚方志目录,扩大著录范围,不...
摘要: 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祁韵士历来被视为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生平著述多为人知。本文旨在分析祁韵士在学术史中意义,认为祁韵士较前人更充分地融会了此前有关西...
摘要: 本文认为,西藏地方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不是谁臆造的,而是中华各族先民在共同开疆拓土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章用大量史料引证元明清历代王...
回鹘,唐以前被称作袁纥、韦纥、乌护、乌纥。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始称回纥,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改称回鹘;元代又称伟吾、畏兀儿、外五等。回鹘以上不同时期的...
摘 要: 左宗棠收复新疆事关西北边疆大计,军情十分紧急。按照定制,清廷与左宗棠前线采用了以400、500、600里加急并廷寄的方式进行军情传递。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迟缓的通讯效...
摘要: 唐代是纳藏、纳白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唐代麽些所分布的地区处在唐、南诏、吐蕃三个政权之间,成为三强逐鹿中心。本文主要论述在这动荡多变的政治环境中,麽些...
摘要: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
摘要:本文以唐朝前期为段限,针对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揭示隐藏其后的疆域之本质属性和特点,认为在以中原为核心区、周边为外缘区的二元制王朝构架内,北部边疆地区是在唐与草...
摘要: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西域诸城郭国人口、城镇和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两汉政权一系列开发西域具体措施的论述,揭示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开发的概貌和...
摘要: 南诏是中国盛唐时期出现于今云南地区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但从总体上看南诏的国家化进程却最终未能完成,然而南诏统治者主观上的追求和社会组织的进化,又推动着南诏向...
摘要: 二战结束后,由于西藏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美国一直企图分裂西藏。这种政策意图并没有因为自然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障碍而停留于计划之中,从1949年初到《关于和平...
摘要: 清代以来,内地的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晋、陕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鄂尔多斯地区,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社会结构及民族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摘要: 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后,中英两国先后通过两个边界协定划定了大部分中缅边界线。由于条约文本的缺陷和双方的意见分歧,中英两国未能完全划定中缅边界,这一问题在清朝覆...
摘要:清代的盟旗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实现“众建以分其势”的目的,而在蒙古地区实行的以清原有的八旗组织为形式,以蒙古原有的“鄂托克”、“爱马...
摘要: 古代西藏的阿里地区很早就拥有自成一体的政治文明,7世纪中期卫藏地区兴起的雅砻政权第一次将西部西藏置于直接管治之下,吐蕃王朝在象雄故地实施了近200年的政治治理,...
摘要: 拉铁摩尔通过对中国内陆边疆腹地的商路考察,以“长城—天山”过渡地带为背景,以商路变迁的动力为切入点,在农业区、草原、绿洲多元化的互动关系中观察新疆历史在中国...
摘要: 本文详细论述了哈萨克汗国大玉兹境内的兀孙、都拉特(朵豁剌惕)、札喇亦儿、弘吉剌惕等蒙古部落的历史及其人数,说明西迁的蒙古诸部是近现代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摘要: 根据业内研究实际,从土司区的变动、土司政治文化结构、土司贵族的生活方式、土司政治文化互动及土司文化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对2002年至2006年有关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论文进...
摘要:16世纪末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某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